網上資源

點解傳媒咁好性?

編號: MS01

  • 主題 傳媒性意識
  • 作者家計會教育組
  • 語言中文
  • 對象不適用
  • 類別 性教育學堂
  • 出版家計會教育組

點解傳媒咁好性?

全港市民支持性泛濫?

近年,傳媒常被指性意識泛濫,甚至為求煽情效果,罔顧專業操守,嚴重違背客觀報導原則。究竟是甚麼原因形成這股「黃潮」風暴呢? 

大報老闆:「你識唔識做生意?市場需要嘛!如果話傳媒性泛濫,咁其實全港市民都支持緊性泛濫,我唔係商業傳媒,分分鍾都要顧住搵錢,所以一定要迎合觀眾口味,先可以爭取到大市場,廣告客戶至願意俾錢我賣廣告。既然市場反應咁好,當然性完可以再性啦!」
 
中港貨車司機哥哥:「現實生活好悶!邊有傳媒報導咁精彩!性醜聞、包二奶…..我鍾意呀!如果同平日生活一樣,有乜好睇喎?!」

十六歲名校Robert仔:「性好奇囉!平日學校又唔准講性,阿爸阿媽又話呢樣咸濕唔好知。好彩報章雜誌不斷供應露點相、走光相,一則可以滿足好奇慾望,二來睇完又唔怕犯法,仲可以大大聲聲話傳媒缺德幾好呀!」

純情「肉」女:「我為錢咋!拍露點露毛照,老闆話可以刺激銷路,又可以搏上位。為保住份工我唔想影都要影啦!教育呢樣野,梗係留番比阿爸阿媽教啦!我唔負責任!」

雜誌總編輯:「資料真唔真?唔理得咁多!雜誌『死線』要緊,邊有時間查證呀?求其滿足下讀者咪算囉!」

究竟傳媒好「性」現象,是傳媒製造文化潮流,還是傳媒因應大家需求?

 
傳媒中的性知識,可信嗎?

不少報章、雜誌,已經成為青少年最方便,甚至是最主要的性知識來源。究竟這類「性教育信箱」、「為你解疑難」、「Sex熱線」、「實用性知識」…..又是否可信呢?
 

無可否認,傳媒與現代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不少人會視傳媒為知識及資訊的主要來源。基本上,無論是青少年或是成年人對傳媒都是信任的,大部份的訊息也,會在毫無批判的情況下被接受。

一些刊物為讀者提供「性知識」,設立信箱解答來信等,其所謂知識的可信性實在值得質疑。撰寫或解答的人是否真正有醫學的根據?那些所謂夫人、大夫是否具備專業的資格解答性方面的問題?如非專家,在追趕出版期限的情況下,他們能否充份辨別資料來源的可信性?在商言商,傳媒著重商業收益,並沒有教育責任,知識提供未必認真。因此,青少年要明白傳媒中所提供的性知識,未必完全屬實,倒不如從正確途徑主動充實個人性知識,避免因為無知而被傳媒誤導。

 

甚麼是傳媒中的「性意識」?

所謂「性意識」,除了性知識外,還包括性觀念、性態度、性別角色、兩性關係,以至一切和「性」有關的描寫。就以性觀念來說,究竟傳媒所描寫的「性」是怎樣的?


傳媒所描寫的「性」,往往不是整全的「性」。完整的「性」包括廣義和狹義兩個層面,除了生理知識如生殖器官結構、受孕常識、性生護理等知識外,還包括心理方面,例如戀愛、婚姻的考慮;以至社會裡的性文化或性現象,如召妓問題、性取向等。

而傳媒中的「性」有好幾個特點。首先是將女性「物化」:有不少報章雜誌或流行漫畫的表達手法,例如相片、版面編排、攝影角度、畫工等,著眼點往往是女性的身體,特別是胸部、臀部,強調了女性是「被觀賞」的,而讀者就是「觀賞者」。而擁有理想身材,更成為衡量女性的重要價值觀;從兩性平等的角度來看,這無疑是扭曲了女性形象,強化了女性「被欣賞、被擁有」的從屬角色。

其次,在「資訊娛樂化」這股狂潮的衝擊下,傳媒近年來所描寫的「性」,淪為提升收視收聽率或促進刊物銷路的「工具」,官能刺激掛帥,報導或描述手法極端濫情、煽情,甚至充滿「獵奇式」的心態。

在完整的性教育中,性愛的表達是性慾與愛情並重,考慮性行為並非單是為了滿足一己之慾,還有其他因素如能承擔責任和後果,如懷孕、墮胎、性病等實際問題、雙方的感情基礎等。

然而,有不少傳媒在激烈的競爭下,為求「出格」,不惜嘩眾取寵地追桃色糾纏、性醜聞、包二奶、虐妻、分居、離婚、召妓案;描述角度志在夠「揭秘」和富娛樂性,過份渲染甚至美化性行為,忽略真正的「性」的意義。

此外,傳媒所宣揚性別角色和兩性關係,亦是值得青少年留意的。所謂「性別角色」,就是指社會賦與女性或男性合宜的角色行為;例如,社會一般認為女性「應該」是溫柔、細心、依賴,男性「應該」是剛強、勇敢、理性等。這些性別「定型」並非天生的,很多時是透過家庭或學校教育,以至社會和傳媒所塑造及強化的。


在各種媒介中,又以廣告中的性別定型現象最為明顯。不少廣告商藉著「反映現實」為名,不斷強化男女性別角色,廣告的角色已不再純粹推銷商品,而是在塑造及定型兩性關係。

例如,有些廣告強調女性的從屬角色、男女「主次」關係立竿見影。廣告中的女角要「服侍」、服從或取悅男性,凡事以男性的意見和願望為依歸,缺乏自主能力,強化男尊女卑的概念。又有一些廣告以女性作招徠:女性在廣告中與產品並沒有特別的關係,而且廣告更突出女性的身體(如胸部、大腿),只為吸引觀眾。

此外,有些廣告不斷鞏固兩性的性格特徵及行為模式,強調「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歪曲女性工作上的貢獻,女性只懂得賣弄風情、愛打扮,或被描繪成「永恒的」母親角色。成人世界典型化的行為模式,亦被廣告商套用在推銷兒童玩具、食品的廣告內;例如:男孩子必然是好動活潑的、喜歡玩汽車、飛機等:而女孩子則是溫柔內向、喜歡玩洋娃娃、煮飯玩具等,誤導兒童理解僵化的男女特質。

傳媒不容忽視的「力量」,在於其潛移默化的影響力。不少青少年在廣告的「耳濡目染」下,往往不自覺地掉進性別定型的框框內,影響青少年發展獨特的自我形象、發揮個人潛能。


如何面對傳媒的性意識?
 
青少年在面對今天傳媒「好性」的現況,首先要突破思想框框,明白傳媒的特質和限制:例如著重商業收益,而且往往在有限的角度「主觀地選擇」反映現實。

因此,青少年面對傳媒文化,不宜一味被動接收,應從多方面思考和客觀地分析內容,以批判的眼光去理解和接收傳媒的訊息。

傳媒中所談及的「性」,有部份是中肯正確的;然而,愈來愈多傳媒所描述或報導的「性」均流於片面和扭曲。青少年宜多從正確渠道主動吸收性知識(例如家計會的參考圖書館),或多與父母、師長、同學一起研究,提高分析能力和性知識水平。

在開放的社會,尊重創作、出版及閱讀自由是十分重要的。雖然現今傳媒泛濫不良的性意識;然而,積極的做法,並非禁止傳媒談論「性」,而是培養個人的批判能力,免得讓傳媒規限了我們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