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要讓女兒打HPV針嗎?

參考編號: SP20220630

  • 日期2022年6月30日
  • 類別 親子王《親子談性樂》專欄
  • 對象 公眾人士 家長
  • 作者教育組 連明誥
  • 主題 性教育, 健康知識

學校剛發了通告,可安排小五的女學生接種子宮頸癌疫苗。晴晴的爸爸和媽媽正在討論是否要讓女兒來打針。

 

媽媽:「我之前曾經有想打,但因價錢問題最後也沒有打。現在可以免費打,而且我聽說愈早打愈好,不如我們讓晴晴打吧。」

 

爸爸:「但是我和你的家族都沒有人有子宮頸癌病史,應該沒有需要打吧……而且,我聽說過有人打過這個疫苗後有嚴重的副作用呢……」

 

媽媽:「甚麼?子宮頸癌與家族病史有關係的嗎?我印象中好像不是喔……咦?等等,原來通告這裏有說,下星期會有一個介紹這個疫苗的講座,要不我們先去聽聽再作決定?」

 

爸爸:「甚麼時候?但我還是覺得好像不打為妙……」

 

爸爸還未說完就被媽媽打斷了:「知道了,知道了,下星期二剛好你放假,先去聽聽,知道多一點新知識也無妨吧?」

 

看見媽媽強硬的態度,爸爸也只好妥協:「好吧,就去聽聽吧。」

 

其實,衛生署由2019/20學年開始把子宮頸癌疫苗納入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當中,開始為小五及小六學生提供免費子宮頸癌疫苗(HPV)接種,但相信有不少家長對於是否為女兒接種疫苗都有疑慮,亦未必太清楚子宮頸癌和它的疫苗是甚麼一回事。

 

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19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子宮頸癌是香港女性常見癌症中的第8位。暫時仍未有研究發現子宮頸癌有遺傳傾向,故患上此癌症的風險與家族病史關係不大,反而從免疫力及概率層面而言,吸煙、擁有多名性伴侶及過早有頻密性行為的人士會有較高的患病風險。而子宮頸癌其實是少數可透過接種疫苗進行預防的癌症。

 

超過70%的子宮頸癌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所引致的,現時已被發現的HPV病毒種類多達100多種,其中約有40種主要透過性接觸傳播,會使生殖器官受到感染。而根據不同類型的HPV病毒與子宮頸癌的連繫,它們被分為高風險及低風險的類型。低風險的HPV病毒,如611型會引致俗稱「椰菜花」的性病疣;而高風險的HPV病毒,如1618型則是引至子宮頸癌前病變、子宮頸癌的元兇。同屬高風險的3133455258型亦有機會引致外陰癌、陰道癌、肛門癌等生殖器官癌症。

 

事實上,當人體感染到HPV病毒時,一般一至二年內病毒都被免疫系統清除。但當一名女性持續感染高風險類型的HPV病毒時,便有機會令子宮頸出現細胞變異,引發子宮頸上皮內瘤,並發展成子宮頸癌。

 

 

而根據現有的研究顯示,此疫苗是安全而有效的。接種後普遍會出現注射部位感疼痛及紅腫、皮膚出現紅斑或痕癢、發燒及頭痛等常見的副作用。而此疫苗對於從未感染過HPV病毒的女性最為有效,世界衞生組織亦建議為年齡介乎914歲,仍未性活躍的女童進行接種。

 

期望以上的資訊能令家長們對子宮頸癌及其疫苗有初步的了解,幫助大家思考是否選擇讓女兒接種疫苗。當然,如有需要,可諮詢醫生意見後再作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