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哥哥是「大喊包」

參考編號: SP20210722

  • 日期2021年7月22日
  • 類別 親子王《親子談性樂》專欄
  • 對象 家長 教育工作者
  • 作者教育組 李婉嫺
  • 主題 性教育, 家庭性教育, 性別角色

終於來到不用應付測驗考試的週末,爸媽決定帶子朗和子悅去看電影。「我們有差不多一年沒到過戲院看電影了,是否很期待呢?」爸爸笑著問兄妹倆。

 

「真的好期待呀!最近《青春夏日夢》大熱,同學都說好感人,是近期必看的!」8歲的子悅以期待的眼神望著爸爸。

 

「你爸爸我緊貼潮流,當然是帶大家去看《青春夏日夢》啦!」爸爸沾沾自喜的說。

 

「《青春夏日夢》是關於什麼的?」子朗問。這個快要12歲的小六男生,最近面對著快要小學畢業的大小事情,對其他事倒沒怎麼留意。

 

妹妹搶著說:「是關於幾個男孩子的友情故事,我覺得哥哥你一定會看到哭的啊,你是『大喊包』!」

 

「亂說!我才不是『大喊包』!」子朗不高興了。

 

「上次你不是為了熹哥哥一家搬走而哭了嗎?還有之前小白要在獸醫診所留醫幾天,你也擔心得哭了呀!」妹妹一口氣說出哥哥是「大喊包」的證據。

 

「哼,當時只有我這樣嗎?你還不是哭得一塌糊塗的?」子朗反擊說。

 

「但你是男孩子啊!」妹妹理所當然的道。

 

「嗯,男孩子是否不可以哭呢?」眼看兩兄妹你一言我一語,爸爸也冒出問題來。

 

「爸爸你都是男孩子,但我從未見過你哭的,應該只有女孩子才會吧,就像我和媽媽,媽媽看電視劇也會哭!」妹妹繼續理所當然的說。

 

「之前德國不能入圍歐洲國家盃,你爸爸也很傷心啊!」媽媽突然爆料說。

 

「爸爸哭了嗎?」妹妹好奇的問。

 

「唉,別提了……想起都傷心!」爸爸做個難過的表情。

 

「子悅,男孩子跟女孩子一樣,都會有傷心難過的時候,流淚是自然的表現,有釋放及舒緩情緒的作用。假如見到認識的人,甚至是親人在難過、流淚,應該給予關心或支持,而不是嘲弄取笑呢!」媽媽說。

 

之後,電影散場時,子朗用紙巾在印眼淚。當妹妹行到他身旁時,子朗心想妹妹必然又來取笑我一番。誰知妹妹沒說話,只是牽著他的手,子朗頓時心頭一暖。

 

媽媽看在眼裡,慶幸子悅把自己的話聽進心裡。

 

向來有謂「男兒有淚不輕彈」,一如女性被塑造成順從、嬌柔的形象,男性也被性別刻板印象束縛,從小就要學習壓抑情緒,把傷心、難過、害怕等收藏起來。家庭是性別教育的重要領域,父母的身教言行或家庭的親子互動,對培育孩子兩性認知與確立性別角色,均有深遠影響。不少家長帶小孩看醫生時會說:「打針有什麼好怕?你是男孩子,要勇敢一點!」卻甚少說:「你是女孩子,不可以哭呢!」

 

萬物都有剛、柔兩面,一個只懂強調剛強勇猛的男生,碰到挫折時,往往不容易調適,難以能屈能伸。男生應該學習「可剛可柔」,能夠適時舒解情緒;女生也應學習「可柔可剛」,學習獨立、堅強起來。要注意,孩子難過、害怕時,避免因性別而有不同處理方式,應同樣耐心地傾聽和安慰。家長宜檢視個人性別角色觀念有否偏差,同時亦為孩子建立有利個性發展的環境,提供體驗兩性角色的機會,可提升小朋友的社交技巧,亦可培養尊重及愛護他人的心。

 

本會將於7月31日舉辦「親親孩子談談性」網上家長講座,主題為教導幼兒保護自己,詳情請到家計會性教育專頁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