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遊戲中的性別世界

參考編號: SP20201230

  • 日期2020年12月30日
  • 類別 親子王《親子談性樂》專欄
  • 對象 家長 教育工作者
  • 作者教育組 鄧文婷
  • 主題 性教育, 家庭性教育, 性別角色

疫情期間,聚會少了,偶爾外出亦不可去太遠,媽媽便會帶希希去附近的大型玩具店閒逛一下,讓孩子玩樂一番。每次走進玩具店時,希希都會下意識地走向中間走廊左邊的「男孩天地」。起初,媽媽覺得男孩子就喜歡男孩的東西嘛,沒甚麼大不了,但後來她漸漸發現,希希視那走廊如玩具店的楚河漢界般,若不小心走錯地方,他會立即緊張地走回自己的領域,右邊的女孩世界彷彿神聖而不可侵犯。這天,媽媽終於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問希希︰

「有什麼讓你這麼害怕玩具店的另一邊啊?」

「店員哥哥說過,只要進去就會變女孩啊。媽媽,我不想當女孩。」

媽媽沒想過為孩子帶來性別定型的,竟然是店員呢。

「希希,那邊的玩具可能是較受女孩子歡迎,但你也可以去逛逛,或者會找到你喜歡的玩具呢!你是男孩子的事實並不會因此改變,哥哥開玩笑而已。媽媽現在就跟你去逛逛,好嗎?」

希希點頭。看來希希的性別定型不算十分根深蒂固吧,媽媽心想。

不過,在女孩世界逛着逛着,希希忽然說︰「媽媽,我不想再逛這邊了。這邊沒有我喜歡的玩具,好無聊啊。」

「真的沒有嗎?」媽媽略感失望。看來希希還是受影響了吧。

店員的一句話就足以影響孩子的性別角色觀念嗎?孩子對性別角色的認知,固然受周遭的社會環境影響。不過,家人始終與孩子接觸最多,對孩子影響最大,只要家長們提升個人的性別敏感度,有助減少性別定型框架對孩子的影響,不會因過度的定型影響個人的信心、自我形象,或未能發揮自己的興趣及潛能。

多提供選擇

日常生活中,家長安排孩子的玩具、打扮、興趣等等時,或多或少會根據孩子的性別而作出選擇。要提升性別角色敏感度,家長可以在選擇前問問自己︰

「這是孩子喜歡的選擇嗎?還是只是一個我認為這個性別應該會喜歡的選擇?」 

「如果我的孩子屬於另一個性別,我仍會這樣選擇嗎?為什麼?」

透過這些反思,家長可檢視一下自己有否把個人的性別框架套用於孩子身上。盡量為孩子提供多樣化的選擇,讓他們的成長路有更多不同的可能性,亦讓家長更了解他們的喜好。

多留意對話

與孩子溝通時,如發現他們有明顯的性別定型,可與他們多討論,了解背後原因,讓他們知道打破性別框架的重要性。希希媽媽在此便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她陪伴兒子去探索女孩世界,讓他知道其實他都可以玩"女孩的"玩具。除此以外,家長亦要留意自己的言行,例如自己會否跟玩具店員一樣,不自覺地將性別定型套用了在孩子身上。相信大部分家長自小都是深受性別定型所影響的,因此偶有衝口而出的定型說話實屬正常。如有失言,可在事後再跟孩子講解,盡量保持對自己說話的覺察,使自己都能夠慢慢地擺脫既有的性別框架。

如果很擔心......

即使家長已盡量減低性別定型對子女的影響,但最後可能很多孩子都會跟希希一樣,只作出典型男/女孩的選擇,令家長擔心︰

「為什麼孩子仍然活在性別定型中呢?」

又或者當發現孩子愛上了另一性別的喜好時,家長們可能又會開始擔心︰

「孩子會不會有問題呢?」

須知道孩子的喜好會隨時間而改變,只要他們知道自己是真心喜歡那選擇,而不是受社會性別定型框架所影響的話,便無需過分憂慮。不過,若果家長不時聽到孩子說自己是屬於另一性別,又或者發現孩子不喜歡自己的生理性別的話,便有可能是性別不安的徵兆。如有需要,請向專業人士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