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媽媽,我害怕

參考編號: SP20190808

  • 日期2019年8月8日
  • 類別 親子王《親子談性樂》專欄
  • 對象 家長 教育工作者
  • 作者教育組 周卉卉
  • 主題 性教育, 家庭性教育, 性騷擾, 性侵犯

今天的舊同學聚會,小敏把華華也帶出來。大家畢業了十多年,不少同學已組建家庭,聚會時也愛把孩子們帶出來。五歲的華華是獨生子,個性也偏內向,小敏想帶他出來多走動走動,希望他可以在跟不同人相處的過程,增加見識,並變得沒那麼害羞。

 

晚飯的過程,華華大多是默默坐在媽媽身邊。也有好奇張望其他小朋友,卻始終沒願意跟他們一起玩。這是,跟舊同學阿康走了過來。他跟華華已見過幾次面,所以對華華熱情地打招呼:「華華長高了好多!是康叔叔,你記得嗎?」說罷伸手想摸華華的頭。沒想到華華不但沒回應阿康,更馬上躲開阿康的手,更整個人躲了在媽媽的身後,不願出來。

 

阿康在半空的手有點尷尬地收了回來,小敏也只對阿康露出不不好意思的笑容,口中說:「小孩子……」幸而阿康爽朗地回應:「原來華華不認得康叔叔。多見幾次就認得了。」

 

回家的車上,小敏牽着華華的手,問他:「華華,你不喜歡康叔叔?」華華靜一靜,然後說:「媽媽,我害怕。」

 

小敏不明所以:「你怕甚麼?」

 

華華:「……我怕叔叔會摸我私隱部位。」

 

小敏的腦中突然一片空白!難道華華竟然遇到過性侵犯!在哪處?是甚麼人?小敏的心狂跳起來,但她明白在這時刻,不可以嚇怕華華。她極力按奈住自己的情緒,勉強地鎮定下來,繼續跟華華談下去。說着說着,才發現完全不是那回事。

 

原來,華華在幼稚園學習了有關私隱部位及兒童性侵犯的主題,他知道有人可能會對兒童作不好的接觸,或勉強兒童作不好的事。本來個性不擅與人相處的華華,這次資訊進一步加深了他跟他人互動的恐懼!

 

當教導兒童保護自己時

跟小朋友談兒童性侵犯、教導他們如何保護自己時,目的是教他們分辨有哪些是不當的接觸與行為,並懂得找人幫忙。分辨可疑的行為是十分種要,但卻要小心在教導的過程,卻為他們種下了恐懼,誤以為很多人都會對傷害小朋友。

 

強調社會大部份的人都愛護小孩

雖然學懂甚麼是不好的接觸,或是如遇事可如何處理,但千萬不要常常強化「真的要小心兒童性侵犯」、「每天的生活都有危險」、「有人對你做甚麼真的要萬份注意」之類的想法。這可能令一些小朋友陷入擔心,產生對人的不信任感。家長及教師在提醒教育或是變成嚇人的界線,必然要小心拿捏。

 

強調如小朋遇事一定會保

不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在講解兒童保護自己的主題時,要一再強調他們一定要告訴大人,一定會有大人保護他們。這是在為他們建立人際的信心,萬一真的不幸遇上侵犯,孩子會有說出來的勇氣,亦不會因為不幸的遭遇,而對與人相處完全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