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為甚麼她跟妹妹不同姓?

參考編號: SP20180803

  • 日期2018年8月3日
  • 類別 親子王《親子談性樂》專欄
  • 對象 家長
  • 作者教育組 陳潔凌
  • 主題 性教育, 家庭性教育, 婚姻與家庭

「媽媽,為甚麼有人跟自己的妹妹不同姓?」睡前的枕邊傾心事時間,小一的冬兒向Tammy問了這一條問題。

 

「不同『性』?哥哥跟妹妹便是不同性別了,一個男孩子,一個女孩子麻。就像你跟哥哥那樣。」開始有睡意的Tammy回應。

 

「不是這樣!是姐姐跟妹妹不同姓啦!」冬兒澄清道。

 

「怎麼會?」當Tammy仍未搞清狀況,滿以為平日常發呆的女兒乃是男女不分時,依然精神奕奕的冬兒繼續補充:「哥哥叫文若夏,我叫文芷冬,我們都姓文。但為甚麼我同學王思柔和姐姐是不同姓的?」這一問,Tammy終於清醒過來了。

 

Tammy的腦袋一下子轉了又轉:是來自複雜的家庭背景嗎?同母異父?但也有家庭的孩子是分別跟爸爸或媽媽姓氏……亦聽說過有朋友的父母,當年因領取出世紙時填寫的資料有誤,搞出三兄弟出現三個姓氏的特殊情況。冬兒這麼小,她會明白是甚麼狀況嗎?怎樣跟她解釋才好?

 

回過神來,Tammy決定先作了解。「思柔有姐姐嗎?你怎知道她們是不同姓?」

 

「對呀,在3B班的,她媽媽每天接送她們一同上學,一同放學,但她姐姐叫張小敏,不是姓王!」冬兒說。

 

「嗯。」Tammy 想不到小小的冬兒觀察力這麼敏銳。冬兒繼續說:「我有問思柔為甚麼她們不同姓,她就是說『不講你知!』。」原來冬兒不單有留意身邊事物,也有嘗試求證,Tammy心感安慰。

 

「原來是這樣,所以你很好奇,很想知道為甚麼吧。」Tammy明白女兒的感受,「媽媽很欣賞你這樣細心,留意到這些不同姓的情況,亦有嘗試去了解。但思柔不想說,可能她真的不想讓別人知道吧,我們要尊重她。你當時沒有追問思柔,而是來問媽媽,是合適的做法。」冬兒的疑問被媽媽肯定,亦感受到媽媽的讚賞,感到很開心。

 

Tammy想了想,嘗試講解不同情況:「一般來說,在很多文化,包括中國人的社會中,孩子出生後大多數是跟爸爸的姓氏的,你們也一樣,跟爸爸姓『文』。不過,也有些家庭的孩子跟從媽媽姓氏,例如一些只有單親媽媽的家庭。有些情況,當家庭產生了變化,一對夫婦分開了,而媽媽之後跟另一位男士組織新家庭,再生了小孩子,那麼,這個小孩子的姓氏便會跟之前的孩子有所不同,因為他們的爸爸是另一人。現在有很多不同類型的家庭組合,我們得明白不同家庭會有不同的情況,但當事人未必希望解釋太多的。」

 

「知道了!」冬兒對媽媽的用心回應感到滿意,終於安心地睡了。

 

一星期後,冬兒煞有介事地跟Tammy說,「媽媽,原來張小敏是思柔的表姐才對!她沒有了爸爸媽媽,現在跟思柔一起住,所以每天一起上學。這是思柔今天跟我說的,我沒有再追問了,因為每個家庭也是不同的麻。」Tammy被冬兒老成的口吻弄得哭笑不得,卻也欣賞她懂得顧及別人的感受。

 

社會存在一些有別於傳統家庭的組合,家長可協助孩子以正面的態度去理解這些差異,讓子女早日建立開明的性態度,懂得尊重和學習平等看待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