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體育課應分男女?

參考編號: SP20180705

  • 日期2018年7月5日
  • 類別 親子王《親子談性樂》專欄
  • 對象 家長 教育工作者
  • 作者教育組 陳健怡
  • 主題 學校性教育

從小喜歡運動的Carol,一天到晚也吵著要跟哥哥到運動場,比拼誰跑得快,誰的羽毛球球技又進步了。爸爸看到年齡相差不到一歲的兩兄妹,雖然有時候會打鬧,但尚算相處融洽,也覺得吵鬧聲其實為家庭增添了不少歡樂。日子過得很快,Carol已不知不覺間升上了中學,今日放學回到家,卻一臉無辜的問爸爸:「為甚麼女孩子不可以跟男孩子打籃球?」

 

反思以性別劃分的專注教學

有建議說學校宜安排男、女生分開上體育課,認為考慮到孩子性別不同,學習能力和興趣也有具別,因此分班學習,除了可以讓他們發揮所長,亦有助老師更靈活處理學生的需求。可是,以性別劃分興趣及能力,其實並非真的讓學生感到快樂。此舉除了使他們無意間深化了性別定型的概念,合理化了「男孩子就是籃球或足球小將,女孩子則是柔軟選手」這些差異外,亦會忽略了孩子個人的意願和學習機會,就像故事中的Carol一樣。

 

有人認為,踏入青春期,男、女生隨著身體與心理的變化,也會希望減少與異性接觸,避免「尷尬事」發生。這恰恰忽略了生活教育的重要性,當男、女生處於成長階段,兩者均需要學習如何與異性相處。除了平日在班房或其他課堂內,學習與他人交流知識、分享感受外,在體育堂上,亦要提供足夠的空間,讓他們學懂彼此之間肢體接觸的界線,認識適當行為帶來的共融樂趣。

 

利用體育課教授性知識

由於平日課堂時間緊湊,有些學校會善用體育課來教授性知識,那麼男、女生分開學習,也是合情合理吧!筆者明白,談及對性的好奇及疑惑,孩子或會在只有同性的場合下,表現得雀躍,更容易發問困擾內心的問題。可是,分開授課,除了讓學生錯覺認為「性是神秘,而且不可以一齊接受及學習的資訊」外,亦會使他們忘記了學習了解異性、尊重兩性差異的重要,結果,在成長期間,更容易造成誤會或取笑異性的不同。想讓孩子投入學習,不妨於課堂前收集同學的性問題,隨後於課堂解答,減少同學對討論異性課題的不自然感覺。

 

如何透過家庭教育確立正確價值觀

面對社會多元化的生活面貌,孩子於日常中,無疑會接觸到關於性別不同的觀念。家長可藉例子引導子女明白男、女生生理上存在的分別,並非注定個人能力與興趣的方向,讓孩子明白每個人也有獨特之處,不必強迫自己成為社會規範下的「典型」男女。此外,學習處理兩性關係的課題也同等重要,家長不妨多帶同子女參與團體活動或義工服務,讓子女接觸不同的人,體會男、女生之間如何自然的溝通和互相體諒。要是子女有異性的好朋友,家長亦不用過分緊張,不妨以正面的態度看待,明白孩子正在學習如何和異性相處。

 

Carol,今晚哥哥跟朋友去打籃球,你要來嗎?」哥哥那天聽到妹妹的申訴,雖然爸爸即場與Carol解釋了學校分班學習的利弊,但他知道倔強的妹妹還是希望可以與不同的人切磋籃球技術。「好呀,看誰今日得分最多吧!」Carol摟著哥哥的腰,一同前往籃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