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戀愛中的平等關係

參考編號: SP20171214

  • 日期2017年12月14日
  • 類別 親子王《親子談性樂》專欄
  • 對象 家長
  • 作者教育組 連明誥
  • 主題 家庭性教育, 約會戀愛

故事一:

曉欣和志明在人前是對羨煞旁人的小情人,常常在社交媒體上「放閃」。然而,在人後曉欣卻常常向好朋友抱怨志明對她太過管束,令她失去自由。

 

原來在他們拍拖後不久,志明就以保護她為由不讓她穿背心短褲,有時當她和朋友出街想裝扮一下也要經過志明的批准。曉欣起初不以為然,認為志明只是緊張自己,而且覺得情侶間互相遷就一下也很正常。怎料當曉欣愈退讓,志明就愈得寸進尺,對她的管束就愈來愈多。由初初對她衣著上的管制,開始慢慢延伸至她的社交。志明不準她參與任何有異性的聚會,連她在社交平台讚好了一個男性友人志明都立即追根究底要知道那個男生是誰。

 

故事二:

俊傑升上中二不久便和同學寶怡發展成為情侶,寶怡是大家公認的女神,而俊傑則樣子平平還有點微胖,因此俊傑和寶怡在一起時總會有種自卑感。

 

當他們拍拖的時間愈長,寶怡對俊傑的嫌棄就愈來愈多。「你的皮膚真差…又黑又粗糙」、「你的眼袋也太大了吧?」、「為什麼你比起其他男生這麼矮?」、「你看看別人的腹肌而你就只有肚腩…」,這些全是出自寶怡的話。為了成為寶怡心目中的「完美男朋友」,俊傑開始用盡一切的辦法想要美白、去眼袋、增高、練肌肉… 為了竇怡的幾句說話,他甚至決定要開始儲錢整容。

 

不知道作為家長的你看到這裡有甚麼感受?

 

其實這兩個故事都是改編自筆者在網上看到的真人真事,旁觀者一看就會發現這兩段都不是健康而平等的關係。雖然不少的家長都未必想子女太早投入戀愛當中,但隨著子女開始步入對戀愛感興趣的年齡,他們還是有機會面對以上故事中提及的情況。作為父母,與其擔心,不如及早為子女做好戀愛的教育,提醒他們應如何談一場長久、健康的戀愛。

 

以下有幾點,可供家長們在給子女建議時參考一下:

 

敢於表達感受

在戀愛的過程中,很多人會認為容忍伴侶的行為就是愛的表現,但事實卻不盡然。忍讓伴侶無理的行為反而會加劇關係中的不平等,令自己受苦。因此,家長可以提醒子女在戀愛關係中,要勇於表達自己的感受,這可以促進雙方的溝通,有利建立一段長久而健康的關係。

 

照顧對方感受

除了表達個人感受外,照顧對方的感受亦十分重要。因為愛情並不是單方面的付出,而是需要雙方共同去經營的。若果像志明一樣,只以自己的角度出發,覺得這樣做就是保護對方的話,反而會漠視了對方的感受,為伴侶徒添壓力。

 

互相尊重

在一段關係當中雙方的地位理應是對等的,而尊重對方的想法並接納其優點和缺點是任何一段長久而平等的關係中最基本的要素。假如子女像故事中的曉欣和俊傑一樣,遇到控制慾旺盛以及喜歡批評的伴侶時,父母可以鼓勵子女嘗試與伴侶進行溝通。但若然溝通過後伴侶仍沒有尊重其想法,父母可能要提醒子女到底這是否一段值得經營的愛情。

 

建立自信與自我形象

真正的愛情並不需要刻意改變自己去迎合伴侶的喜好,亦不會令人迷失自我。在開展一段感情之前應該先愛和接納自己,要知道自己的價值並不是建立在伴侶或其他人的身上。在俊傑的例子中,正因為他欠缺自信,結果對於這段不平等的關係以至女朋友的惡言惡語都逆來順受。若子女面對這些情況,父母可以反問他們,「如此令你受傷的人是否真的愛你,又是否真的值得你去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