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子女的成長,怎樣的陪伴?

參考編號: SF060516

  • 日期2006年5月16日
  • 類別 專題文章
  • 對象不適用
  • 作者教育組 周卉卉
  • 主題 家庭性教育

  如何照顧好子女的成長,長繞在家長在腦中。但怎樣才算得上是對子女最有利,最有幫助?如何才是健康地陪伴子女,成為他們腳下的氣墊鞋,令他們在成長上建步如飛,而非成為拖拉著的腳銬?

  前陣子往一家中學校為家長舉行性教育的活動。就家長們的要求,講座針對子女談戀愛。開始時先玩了個小遊戲,叫家長們向其可同的參加者提出指定的、有關青少年戀愛的問題。

  其中一題講到家長們對子女談戀愛的「最怕」,並列榜旁首的,分別為發生性行為及意外懷孕。這兩項,家長們聞之已暈得一陣陣,絕對可以理解。可是當細問下去,這些事情到底壞在何處,卻只有「這樣不太好」、「一生前途從此毀」、「我唔想湊孫」之類,講不出個所以言來。

  對這小遊戲的觀察是,家長們對子女成長的關心,注意力主要放在行為的正確或偏差,及這些偏差可能帶來的影響上,例如會否影響學業、會否有性行為;但眼睛卻往往沒向子女的精神成長上看,心靈上的得與失呢?沒有人提:錯誤的戀愛觀念會把子女引在什麼路上?不成功的戀愛,是人生經驗的累積,抑或會產生長遠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亦容易未經自己的思考,套入慣性的思維,a行為一定會引起b惡果,卻沒考慮必然性是否存在。 

  在這裡並非想在青少年的戀愛問題上大大著墨,只是此舉例。陪著子女成長時,家長會以什麼為出發的根源?是堅守行為不偏差的陣地,抑或子女的心靈成長?那一次的活動中,只有極少數的家長,準備教子女如何談好戀愛,有健康負責任的愛情觀。令青少年有愛自己及愛別人的能力,尊重自己及別人,才是對他們最重要的戀愛課。

  行為上的出錯,如果懂得處理、思考、學習,可能是為更美好的未來交出的小小學費。多壞的事,也總有較好的處理,及令人成長的經驗。可是當思考只懂繞著如何對錯誤避之則吉,(姑且先不去討論這是否有成效的、正面的教育)當錯誤真的發生,那就是天塌下來了。

  以行為作思考前題的教育法頗是常態,進入性教育的範疇,更是「敏感地帶」,再多帶三分小心七分誠惶誠恐,戀愛性行為避孕方法色情文化,家長只覺一項比一項難熬。其實最重要的,是要分清主次:知道我們不是怕行為本身,而且怕發生了以後,會對子女造成什麼影響。也要讓子女明白這一點,教育或行為的管制,是以他們本身的快樂人生作為依歸,他們須要學習,但感受一樣會受到關注。

  可以做什麼?應該教什麼?每個家庭可能有自己的觀念。但只要本著大原則,要子女心靈健康地成長,過幸福而負責的人生,並有思考能力,可以為自己作決定,再在流行的講法及真實的生活經驗取個平衡,那必然錯不到哪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