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升中不忘青春期教育

參考編號: SF060404

  • 日期2006年4月6日
  • 類別 專題文章
  • 對象不適用
  • 作者教育組 周卉卉
  • 主題 青春期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費盡了父母的思量。就拿升學來說,不少家長早在幼兒教育階段,務求子女能進入心水學校,爭取最佳的教育,就已進入「戰鬥格」;到了升小升中,就更加不得了!。家長們固然十分關心子女是否可以進入一家理想的學校,為未來的升學就業鋪路。可是體貼的家長們,當然不會忘了子女個人成長需要。

新的環境,意味著新的學習機會,卻也可以成為新的壓力源頭。曾有研究指出,部份人每當進入新的環境時,會為應付陌生感而出現緊張及,令腎上腺素持續地上升的生理反應。要適應新環境,對擁有不少人生經驗的成年人尚且如此,可以想像,這會為兒童及青少年帶來更大的情緒困惑。對於同時要蹅進中學校門,又要面對青春期轉變的孩子來說,就仿如一次要跨兩個人生的欄杆。。

相信大部份的家長,均知道青春期教育,不該只停留在教導生理的層面。除出身體變化,自我形象、人際關係、壓力處理,都是青春期間,需要學習掌握的。進入青春期,面對自己半小孩半大人的身份,自我形象是天大的一件事。在新的環境中,一方面要學習適應地位與勢力的轉變,由本來小學的大哥哥大姐姐級地位,變成中學裏最年幼最無知的一群,安全及熟悉感都不見了。另一方面,又會著急於如何令新的社群更認同自己、接納自己,建立新的友儕及社交網絡。這時侯「內憂外患」,一些父母眼中毫不重要的行為上、打扮上之表現、甚至傻氣的堅持,均為青春期子女心中表達自我、建立自我的方式。這類表現及堅持,更有機會因為進入新環境的壓力而加劇。

在這種敏感的時段,家長們宜細心觀察,「眉精眼企」,從子女的行為了解他們的需要,並體諒青春期少男少女在這階段可能有的過度敏感及脆弱。有時候一句無心的嘲諷,看似並不重要的批評,已令子女感到受傷,或大發雷霆。猶記得唸中一時,筆者就曾被父母形容為「陰陽怪氣,脾氣暴燥」。這裡當然不是叫家長無限地忍耐及認同子女的脾氣及行為。家長們掌握著子女的成長,即使有時候子女的表現實在氣人,如果大家都把情緒付諸脾氣,必定沒法看清情況,和引導子女往正軌上走。從來都只有心平氣和,才可以佔上風。雖然家長們離青年期好一段日子了,都要試試以子女的角度來看事情,聽聽他們對事物的看法,包容並給予他們支持,幫助他們相信自己及探索自我,展開新的生活。

升中,不單在學業上是個新里程,更是個身心成長的好鍛鍊。讓我們一起陪著青年期子女一同走,幫助他們面對成長,面對外在及內在的改變,使青少年們長出健康絀壯自信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