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通識教育必須涵蓋性教育

參考編號: MP050121

  • 日期2005年1月21日
  • 類別 明報《性性相識》專欄
  • 對象不適用
  • 作者教育組 李明英
  • 主題 性教育

教統局最近發表的「3+3+4」學制改革諮詢文件,引來不少迴響,而其中將通識教育列為高中課程的必修科,更是新學制的爭論焦點。作為致力推動性教育的團體,我們期望教育當局及整個教育界,藉著是次課程的革新,重新思考甚麼是真正回應學生需要的均衡課程(學術與全人發展並重),並正視性教育對青少年全人發展的重要性。

性教育,即是透過科學的認知,培養個人對性的健康態度,協助建立健全人格,發展和諧的兩性及人際關係,在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獲得健康。至於通識教育廣義的宗旨,是為了讓學生得到全人的發展,幫助建立整全的人格,而不是單單為了擴闊學生基礎知識和視野,或培養自主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而已。

通識教育既然作為全人教育,不能抽離個人的成長,也就必須涵蓋性教育。若通識教育只講求均衡和擴闊學生的知識,而忽略了他們心性成長的發展,不教導他們怎樣面對最基本的性與生殖健康需要,又怎能談得上是協助發展同學的基礎知識,或加深對自身的理解,成為獨立思考者,能懂得面對個人成長轉變並作出抉擇?

「性」雖然是個人成長重要的一環,無奈的是,香港過去的教育課程,一直偏重知識灌輸和考試導向。性教育縱使在學校推行多年,一直不能以獨立科目形式在正規時間表內進行,只依賴課外活動或被滲透融合在其他科目。近年,教育當局積極進行教育改革,將德育、公民教育及價值教育放置在很高地位,性教育亦在新的學科(小學的常識科、高中的通識教育)出現。然而,在目前仍要兼顧大量考試科目的情況下,不少教師都為如何平衡的編排性教育、公民教育和德育課而煩惱,很多學校除了以「生活經驗或事件簿」方式推行德育外,在性教育方面並未有更大的承擔。

因此,我們對是次教育改革是有期待的,期望藉著是次課程結構層面的革新,能讓性教育有新的發展:加強通識教育課程內的性教育元素,持續為學生提供學習機會,讓課程能真正回應青少年心性成長的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