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面對學生同性戀疑惑

參考編號: MP010906

  • 日期2001年9月6日
  • 類別 明報《性性相識》專欄
  • 對象不適用
  • 作者教育組 李明英
  • 主題 性傾向

又到開學時。

假如你是一位教師,可能會遇到以下的情況:

「張老師是一間女校中三班的班主任。某日,她接到同學打『小報告』,說班中的兩名女生有同性戀傾向:兩人走在一起時,總是儼如情侶般手牽著手,甚至不避嫌的摟摟抱抱,也愛當著同學面前,戲稱對方為「老公」、「老婆」。一次下課時,同學更說看到兩人擠在一張椅上接起吻來。張老師聽後不禁有點擔憂,心中盤算著該如何處理。」

今天,不少人都知道同性戀只是一種情感取向,而非疾病或戀態 (美國精神醫學會於1980年將同性戀這名詞從疾病手冊中刪除)。可是,教師們假如看到校園出現同性戀,相信仍不大能接受。

在一所女校中,女學生的親暱動作會較無顧忌,類似一般手牽手的行為以示友誼深厚其實是 為常見的。處於青春期的男女,可能因為生活圈子狹窄,較易對同性朋友產生感情上的依賴。而同性間的親密行為,也許是源於一股對異性交往情境的幻想和嚮往,假如此時暫無法投身一場男女戀愛中,很可能促成青少年較易將感情或性幻想傾注於同性身上。事實上,有不少青少年在成為過程中,會經歷這種似是而非的同性親密階段,長大後也不一定會發展成為同性戀者。

無論你對於同性戀的感受是如何,身為教師,當面對學生中有同性戀行為或表現時,不宜流露驚訝或害怕的情緒,最重要是以和諧的師生關係為前提,與學生保持互相信任,並以包容接納的態度去處理,才能幫助學生自我了解真正的情感取向。

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同性戀的相關資訊,以協助他們認識何謂真正的同性戀,並鼓勵他們自我探索和評估自己對同性戀的看法,逐步的以客觀的角度,了解自己是否屬於真正的同性戀者,即在情感和性慾方面的對象只限於同性。

要是學生最終認為自己不是同性戀,可以鼓勵同學配合適當的行為改變,例如建議開拓生活圈子,和親密的同學協議互相給予對方空間,主動與其他同學接觸,加入同學間的團體活動,或多參加男女校間的校際活動等。假如學生認定自己確是同性戀,教師也不要批判或妄下建議,而是給予繼續的支持,以尊重的態度去面對,且要留意除非當事者同意,否則不得將學生的性取向隨便告訴第三者。教師此時要提醒學生無論是同性戀或異性戀,也應該以專一而負責任的態度去處理一段感情關係。假如學生出現情緒困擾,要主動表示關心,必要時可尋求社工或其他相關專業輔導機構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