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活得正面,活得積極 – 與「邊緣化」青年對話

參考編號: IPPF060111

  • 日期2006年1月11日
  • 類別 專題文章
  • 對象不適用
  • 作者教育組 陳潔凌
  • 主題 性教育

現時,青少年在亞太地區約佔總人口之百份之二十,然而,年青人在性與生殖健康方面的需要及權利往往備受忽略。在討論有關課題時,我們也必須緊記,「年青人」也並不止是個單一的群體。他們在性方面各自面對著不同的壓力、不同的問題,亦有不同的需要;當中有部份年輕人,包括愛滋病病毒感染、不同性取向的青年,更是承受著難以想像的壓力。在是次「第三屆生殖與性健康會議」的其中一節工作坊“Young, Positive, Diverse: A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Rights Perspectives”中,四位年青朋友勇敢站出來,向參加者訴說他們各自的故事,爭取他們的權利。

愛滋病與青少年

雖然近年大眾對愛滋病的認識似乎多了,但往往只停留於基本的知識層面。在香港所接觸到的年青人,很多時總會覺得愛滋病是「成年人」的事,與自己的距離十分遙遠。其實,愛滋病的漫延速度正在逐步加快,當中青少年的感染數字更在國際間引起很大的迴響。以下兩位便是年輕的愛滋病病毒感染的分享:

「前面的路,我應該怎麼走?」

年輕的文娜(化名)18歲便結婚,婚前她對丈夫其實了解不多,數年後丈夫愛滋病病發,文娜也證實感染了愛滋病,她當時真的覺得十分驚訝。兩年後,丈夫去世,那時候的文娜才24歲。

「在陪伴丈夫進出醫院的兩年中,也大致了解愛滋病是甚麼及病發情況,所以也沒有太大的恐懼。只是,當想到自己仍然這麼年輕,真的不知道前面的路該如何走…我不敢想像可再與另一個人發展親密關係,亦不知道如何令對方在性行為時使用安全套…我不敢讓人知道我是病毒感染,因沒有人會接受我。我曾經告訴一位伴侶有關我的事,結果,他很快便在我的生活中消失了…難道患了愛滋病便不能夠再發展關係,不能再享受性愛嗎?」

文娜現在主要參與服務愛滋病感染者的工作,透過輔導及朋輩教育,讓病友認識愛滋病多一點,及學習如何可以安全地享受性愛樂趣。「以病友的身份去接觸及協助其他年輕的感染者會比較容易,只是一提及與性有關的話題時,大家似乎都在逃避,很難傾談下去…」

「活得正面,活得積極」

來自馬來西亞的阿禮(化名)性格開朗,看來十分健康,從外表根本不會知道他是一位愛滋病病毒感染。「年輕的時候,我就像很多年青人一樣喜歡玩樂,性方面亦較活躍,那時根本沒想過自己會感染愛滋病!」阿禮是在20歲時知道自己患病的,初時很難接受,幸而得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他才可以慢慢接受現實,重新振作起來。「帶菌者也可以活得正面,活得即極的。」

 


不同的性取向,相同的的夢想

青少年的性需要備受忽略,青少年同性戀者的需要更是絕少提及。其實他們面對著家庭、朋友以及外間種種壓力,苦無出路。他們需要的,可能只是一點點的接納。

「我也有愛的能力」

阿強(化名)24歲,是馬來西亞一名同性戀青年。他自小在學校被標籤為「女性化」、「濫」,在學校受盡同學的歧視及嘲笑,桌椅及文具常被他人的口水塗污,他一直也不明白為何別人要這樣對自己,他只默默承受,並繼續忠於自己的選擇。「上天給我去愛的能力。」他的父親已接受他的性取向,但母親仍然採取否定的態度…


「渴望獲得祝福」

印尼的力奧(化名)很年輕便發現自己會被同性吸引,確定自己是同性戀者。「我來自健康正常的家庭,家中沒有其他同性戀者,亦從來沒有受過任何形式之性侵犯,只是天生如此。我很接受自己的性取向!」力奧認為很多時人們以為同性戀是由於童年受害以及自身不良經驗而至,是一種誤解。他亦曾因外在壓力而嘗試否認自己的性取向,但最後發覺是不可以的。他與伴侶已共同生活了五年,父母亦漸漸開始接受他。「我很希望我的愛會獲得到接納及家人祝福,縱然我知道這可能只是一種奢望…」


向群眾坦白說出自己的故事其實絕不容易,需要有無比的勇氣去克服恐懼和承擔壓力。他們能夠勇敢站出來,是希望大眾能肯定他們的存在,了解他們的需要。年青人能夠有這樣的勇氣,我們又怎能夠逃避問題或否定他們的性與生殖健康需要呢?

 

相關文章:

參與「第三屆亞太生殖與性健康會議」回顧

Their Voices, their aspirations – How I feel about the 3rd APCRSH and Sexuality Education for Young People

Youth Voice – how I feel and what I've learnt from the 3rd APCRSH

 

有關「第三屆生殖與性健康會議」的詳細資料,可參考:
http://www.3apcrs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