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家長指引 – 新生命真喜悅?

參考編號: EO070108

  • 日期2007年1月8日
  • 類別 專題文章
  • 對象不適用
  • 作者教育組 婁小君
  • 主題 家庭性教育

同事往一間小學主持生命的起源講座,回來後急不及待跟我們分享。該同事在講座開始,便問在場的小學生BB是怎樣來的。有位同學一馬當先的舉起小手,大聲喊出來:「借種!」立刻引起哄堂大笑。同事當然要打蛇隨棍上,追問在場的小朋友究竟是否明白借種的意思。細問之下,發現這些精靈的小朋友對性方面的認知屬「有皮沒有餡」,沒錯是吸收很多表層的資料,但內裡的態度和價值觀,卻空空如也。

孩子們之所以人細鬼大,主要靠傳媒長時間「悉心培養」。根據本人非正式及非官方的前線統計,大約三分二的小學生,每天看電視達三小時或以上。(據聞香港的父親平均每日只用十五分鐘和子女溝通,怪不得電視已成為新一代的再生父母!) 近來某電視台連續3個月所推出的黃金檔期劇集,性意識無處不在。雖然節目都標明需要家長指引,但究竟需要怎樣的指引,家長們其實都感到手足無措。由打正旗號,賣點為道盡時代女性對性、戀愛、婚姻心聲的時裝劇開始,到返回古代,在一條偏遠黃沙滾滾的村落,一齣講情、慾、婚、權、家、仇的戲劇,甚麼借種、點天燈等,差不多每集都離不開性這個話題。緊接的是一齣描述做男人有多苦多無奈的劇集,這些無奈可能來自女友未婚懷孕、中年的性機能危機,亦可能來自妻子的不體諒所以轉投外面溫柔鄉!在這裡只用三言兩語粗略提及劇情中的性,相信各位亦能從中感受到,傳媒作品對性的展現和詮釋,是何等的複雜!

有關生命的起源,孩子在劇集中所觀察到的是甚麼?難度新生命真是一件私有財產?而且更可私自分析應找誰入股?孩子所看到的,可能只是未婚懷孕的魯莽和恐懼,和家人對新生命的不接納。孩子亦可能從那齣古裝劇中感受到,生兒育女是權力籌碼的一種,值得陪上性命、衝出道德規限也要孤注一擲。沒有家長在旁指引,加以討論分析,也難怪新一代看到的性是盡是扭曲和片面的。

其實,家長何況強調生兒育女是要經過父母兩人的合作(性行為)才能成事,所以雙方都應謹慎思考、細心計劃。就算新生命不在理想的時間和時機來到,都不應降低生命的價值,每一個孩子都值得家人去愛護和照顧;而這些愛護和照顧,亦不應受到不同的家庭模式,或父母已轉變了的婚姻狀況而影響。陪同子女觀看劇集,家長也可以讓孩子有多些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家長亦要注意,孩子們頗傾向不加思索,將傳媒的信息照單全收;遇到這情況時,可嘗試一起從劇中主人翁的角度,去了解整件事的來龍去脈,然後再抽身回到現實世界作一對照和比較;並強調傳媒作品中所展現的,往往只是眾多可能性裡的其中一些選擇,未必是主流,更不是真理! 

家長若能在生活裡示範對性和生命的尊重,以及引領孩子看到生命價值的寶貴,也就是有力的家庭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