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阿媽有咗第二個想法

參考編號: EJ20220914

  • 日期2022年9月14日
  • 類別 信報《知性匯》專欄
  • 對象 公眾人士
  • 作者教育組 陳健怡
  • 主題 約會戀愛, 婚姻與家庭

最近看了熱門電影《阿媽有咗第二個》,本來乍看戲名以為是說阿媽要外遇了,誰不知是阿媽因為丈夫出軌,而決定重投職場,重新尋回自我價值的故事。喜歡女主把「阿媽」演繹得恰到好處,當中一幕印象深刻,是她於餐廳中,擁抱那個本來是她好朋友的第三者。這一抱,隱藏著無奈、接受與放下。完戲後在想,為甚麼一齣描述女性成為典型全職媽媽後的生活之戲劇中,阿媽在面對著被好友和先生同時背叛時,卻出現如此非典型的冷靜?

台灣臨床心理師胡可歆於其著作《擁抱自己,療癒外遇傷痛:離開婚姻前後的情緒療癒、親子教養、回歸平靜》中談到,遭逢外遇後出現的常見情緒包括有:困惑、憤怒與恨、悲傷、羨慕或嫉妒、恐懼、害怕、羞愧及孤單。而造成情感痛苦的主要原因,非「外遇」本身,而是本來我們心裡對「外遇」的信念和想法。有些人會很憤怒,因為他們認為關係不應這樣結束;有些人是害怕,因為他們對將來可能要獨自生活感到恐懼;有些人則會很羞愧,因為正擔心著旁人怎看自己。由於情緒困擾是源於人的思維而產生,美國臨床心理學家Albert Ellis創立的理情行為治療法中,便提倡透過改變不合理想法,去改變結果。就好像《阿媽》一片中,女主知道了丈夫出軌,本來想要維持「家庭」而強裝無事,但最後改變想法,決定放手,把關係結束轉成為重新投入職場的契機。

經歷傷痛,了解自己一些想法的源頭,需要時間和指引。家計會適逢賽馬會青Zone成立十週年,舉辦展覽《聊·傷 — 從關係中找回自我》,透過當中互動裝置和一系列以戀愛關係與文學為題的活動,讓大家去探索個人對關係的想法,在了解傷痛時也能聊一聊傷,在療癒自己路上找到一點方向,詳情請瀏覽本會性教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