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圖書風波

參考編號: EJ20180627

  • 日期2018年6月27日
  • 類別 信報《知性匯》專欄
  • 對象 公眾人士 家長 教育工作者
  • 作者教育組 李婉嫺
  • 主題 性教育, 性傾向, 婚姻與家庭

近日,民政事務局將10本有關同性育兒的兒童書籍轉移去公共圖書館的閉架區域,相關圖書不再公開展示,必須向職員要求索閱。這決定,源於一個家長團體的投訴,要求將有關圖書下架。經「館藏發展會議」重新審議之下,決定將其中3本置於閉架上,另外7本縱使內容被評為中性,但局方基於不同讀者對書籍的關注,同樣將其送入閉架。其實,有關同性戀及跨性別的兒童圖書應否於圖書館上架或應置於哪一個架,近至新加坡或遠至美國,也曾有類似的討論及爭拗。

 

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委員會(NLB)在2014年以並非「親家庭」(Not “Pro-family”)為由,將3本有關同性伴侶及領養的兒童圖書取締及銷毀,當時在社會掀起了一番爭論。有人認同政府做法,認為大部分當地家庭以傳統家庭為核心,而被禁書籍宣揚與傳統家庭相違背的訊息;也有人質疑政府對言論自由的取態,有當地作家拒絕參與文化活動以作杯葛,更有幾百人集結在NLB門口抗議。

 

至於美國,Oklahoma City的公共圖書館委員,本想將有關同性戀及跨性別的兒童圖書放在閉架甚至徹底禁止,最後決定把相關書籍放在離地五呎、欄目為「家庭對話」的書架上,該欄目尚包括吸毒成癮、性侵犯及精神病等相關書籍。此舉令一些家長感到不滿,他們並不認同「家庭對話」為合適的欄目,並期望將書本放在兒童容易取得的書架上,這爭拗目前仍沒完沒了。

 

回到香港,社交平台有不少家長提出意見,有的贊成政府做法,認為「可減少同性戀對純潔兒童的荼毒」,也有人提出反對,指出「兒童從閱讀不同觀點的書籍有助建立更好的理解和同理心」。今次事件是孰是壞,留待公眾多討論和思考。無論如何,假如希望子女學懂尊重多元面貌,同性育兒的書籍也是讓子女了解社會存有不同價值觀點的教材,家長無須視之為洪水猛獸。至於何時才是合適的閱讀年齡,並無標準,就讓家長自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