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性別平等家庭實踐篇

參考編號: PM0804

  • 日期2008年4月1日
  • 類別 《親子便利》雜誌專欄
  • 對象不適用
  • 作者家計會 教育組
  • 主題 家庭性教育

性教育其中一個經常推廣的信念,是性別平等的觀念。我們不妨把學習的環境分為三個部份:個人、人際關係、社會,有系統地理解成長的子女如何面對性別平等這個議題。

個人方面,性別平等和自我形象有關。一些父母喜歡把子女裝扮成心目中的男女理想形象,例如公主般的女孩,成熟有型的男孩。當子女還沒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時,父母還可以隨心所欲;但成長本來就是對自我意識的一種醒覺,假如子女意識及提出自己的想法,與父母的性別意識有所不同時,性別平等這個問題便會衝擊父母慣性的思維。例如兒子會問:「為何女孩可以穿粉紅有花的衣服但自己卻不可以?」,女兒可能會問:「我喜歡把頭髮剪短,可以嗎?」家長對男女理想形象及美麗的標準過於執著,會造成孩子出現上述的困惑。因此,家長要開放地接納成長中子女的可能性,明白自我形象並非建立於刻板的性別角色,而是一些能夠增強子女自信心的基礎價值,例如被尊重和被接納。

人際關係方面,性別平等背後的一個重要元素,是男女之間可以有合作的空間,讓他們都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能。舉個例子:家務是否可以讓子女幫忙?讓他們分擔不同的部份?在分工的時候,應該以能力及意願,以及合作氣氛及成果作為優先考慮,而不是因為性別,作為分配工作的條件甚至爭論是否公平的原因。另一個例子:子女與家人相處時,會否對兩性有些負面的評價?「女孩真笨!」、「男孩太自私!」這些說話通常出現於合作不果的情況下,更影響子女理解男女的性別特質。如何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兩性合作關係(包括父母在內),正是邁向性別平等的重要基礎。

社會方面,家長對媒體中的性別意識要高度敏感。媒體中有關瘦身、戀愛、性行為、色情等主題,都不斷提供年青人性別角色的標準,讓子女以為男孩只要大膽就是勇敢,女孩必須溫柔才能吸引人,忽略個人的獨特性,甚至誤解自己的權利及責任。家長不妨經常與子女一起分析,多讓他們表達意見,協助他們平衡不同的觀點,掌握性別平等的真正意義,其實是對社會多元生活面貌的欣賞及接納。

性別不平等的情況經常在現實生活中出現,但這並不能否定平等觀念的重要。身為家長,要提供機會,以建立子女自信心為大前題,讓他們發揮所長,而不是因自己性別而感到優越或卑微,學懂尊重及平等這些重要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