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無知及逃避思考,才是最大傷害」

參考編號: MP080326

  • 日期2008年3月26日
  • 類別 明報《性性相識》專欄
  • 對象不適用
  • 作者教育組 李明英
  • 主題 性教育

有家長想藉藝人私隱照片被公開一事,與子女進行性教育,但也擔心﹕「向九、十歲的子女灌輸性、男女關係甚至避孕知識,會否變相鼓勵他們偷吃禁果呢?」

誠如研究性別議題的台灣學者何春蕤所言,今天仍然有人堅信﹕「性是一談就會慾火焚身、令生命墮落。」假如說得太多,只會誘發青少年嘗試性行為,因此最好什麼都不談。也有家長對性的話題感到不安,因為這往往觸及個人成長經驗和生活方式(包括性生活),家長的尊嚴會受到冒犯,還是別自找麻煩。

性發育,始於生命的開始;性教育,也應該從零歲開始。家長談不談性,並不能防止孩子對性、男女關係或避孕知識等的好奇。不要假設孩子無知﹕隨新一代愈見早熟,資訊快速流通,一個高小學生,已輕易從廣告或閒逛超市時得悉什麼是「避孕套」。家長主動談性的好處,是子女能從我們口中獲得正確性知識,而非從不正確的途徑來滿足需要和好奇。

另方面,知識,不足以造就力量。單有性知識,並不足以讓青少年建立負責任的性態度。性教育從來沒有抽離道德和價值觀的培育,任何性問題的討論,也有價值基礎。因此,不要曲解討論避孕知識是鼓勵「有安全套,就可以無約制的放縱情慾」。相反,我們正是要協助青少年去除性的謬誤,同時學習如何負責任地處理性需要和保護自己,不會因為對性缺乏理解而受到傷害。其實,無知及逃避思考,往往才帶來最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