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通告
2021年1月23日 - 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本會部分服務暫停或調整
2018年4月20日 - 鑑於資源有限,本會的子宮頸癌疫苗注射服務,現時只能向香港居民提供。
關閉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
家計會選單
關閉選單
關於我們
通告
機構簡介
家庭計劃簡史
工作範疇
組織架構
機構管治
機構短片
年報
獎項加許及認可資格
職位招聘
支持我們
成為義工
青年性教育義工組
網上輔導義工組
婦女會義工
關於教育組
成為會員
活動及資源館會員
家計會賽馬會青春斗教學車會員
婦女會會員
捐款
家計會捐款表格
婦女會捐款表格
銘謝
服務概覽
醫療服務
節育指導
終止懷孕
女性保健
婦女健康服務
更年期服務
子宮頸病診所
男性保健
男性健康服務
包皮環切手術
輸精管結紮手術
青少年保健
婚前及生育準備
婚前檢查
懷孕前檢查
早期懷孕評估
生育指導
性治療
乙型肝炎評估
飲食療法
骨骼保健
護理合作服務
子宮頸抹片跟進
催卵藥物治療
多囊卵巢症治療
荷爾蒙治療
陽萎治療
骨質疏鬆治療
尿失禁治療
家計會就診者約章
輔導服務
性治療
婚姻與性成長輔導
婦女會
關於婦女會
我們的會所
上水
藍田
馬鞍山
屯門
將軍澳
元朗
活動
婦女會活動
性與生殖健康社區教育活動
過往活動
身‧性‧健康小TIPS
義工服務
家計會婦女會社區劇團
家計大使義工隊
理財大使義工隊
健骨活力小組
I.T. 大使
手藝工作室
資源庫
相片集
婦女會訊
加入我們
婦女會會員
捐款
婦女會捐款表格
婦女會義工
服務地點
性教育
家庭性教育
學校性教育支援
公眾及社區教育
家計會賽馬會青Zone活動及資源館
活動及資源館簡介
館內設施
資源借閱及檢索目錄
導賞參觀
資源訂購
資源館活動
活動及資源館會員
使用者須知
聯絡我們
家計會賽馬會青春斗教學車
教學車簡介
地區停泊服務
社區活動
家計會賽馬會青春斗教學車會員
家義豚 Famplus2
家義豚活動
e-服務
e-服務預約
e-服務查詢
性問性答
書籍及教材
家計會性健康網店
健康資訊
避孕方法簡介
口服避孕丸
避孕注射針
子宮環
男用避孕套
女用避孕套
子宮帽
外用避孕藥物
女性外科永久避孕
男性永久避孕
排卵期推算法
緊急避孕
意外懷孕
懷孕與生育
地中海貧血
德國麻疹
乙型肝炎
葉酸
常見婦科疾病
乳房問題及乳癌
子宮頸異常細胞及子宮頸癌
常見的陰道疾病
常見男性生殖健康問題
前列腺增生
陽萎
早洩
睪丸癌
包皮環切手術
性傳染疾病
不育
更年期
骨盤肌肉運動
印尼文資訊
活動及課程
焦點活動
醫生與護士持續進修課程
性教育活動
性與生殖健康社區教育活動
婦女會活動
資源庫
演辭
媒體報導
統計資料
研究及調查
宣傳及推廣
海報
影音頻道
電視宣傳短片
活動短片
教育及宣傳廣播
宣傳聲帶
電子賀卡
社交媒體平台
表格
性教育資源
書籍及教材
動畫及遊戲
網上資源
智情智性網 互動教室
專題文章
傳媒中心
新聞稿
採訪通知
傳媒聯絡
訂閱新聞資訊
聯絡我們
服務地點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
性教育
English
圖像版本
A
A
A
主頁
搜尋
列印
返回家計會主網站
前往家計會婦女會專頁
EN
圖像版本
關於我們
關於教育組
通告
服務
學校性教育支援
家庭性教育
公眾及社區教育
家計會賽馬會青Zone活動及資源館
活動及資源館簡介
館內設施
資源借閱及檢索目錄
導賞參觀
資源訂購
資源館活動
活動及資源館會員
使用者須知
聯絡我們
家計會賽馬會青春斗教學車
教學車簡介
地區停泊服務
社區活動
家計會賽馬會青春斗教學車會員
家義豚 Famplus2
青年性教育義工組
家義豚活動
活動及課程
焦點活動
性教育活動
醫生與護士持續進修課程
性教育資源
書籍及教材
動畫及遊戲
網上資源
性問性答
智情智性網 互動教室
影音頻道
教育及宣傳廣播
活動短片
性教育文章
專題文章
主頁
性教育文章
專題文章
專題文章
專題文章
在此你可重溫來自家計會及各界別同工的文章。有興趣投稿者,歡迎與我們聯絡。
所有類別
明報《性事101》專欄
親子王《親子談性樂》專欄
每月焦點
信報《知性匯》專欄
《學前親子》雜誌專欄
《孕媽媽》雜誌專欄
專題文章
性在友分享
家義豚放送
家計會信息
性教育前線手記
信報《如何與子女談性》專欄
明報《性性相識》專欄
東方日報《性在有心人》專欄
《親子便利》雜誌專欄
星島日報學生報《S-file》專欄
傳媒報導
所有主題
性教育
學校性教育
家庭性教育
智障人士性教育
青春期
性行為
性騷擾
約會戀愛
性傾向
性侵犯
傳媒性意識
異常性興趣
性病及愛滋病
家庭計劃及避孕
生育與懷孕
性功能障礙
性暴力
性文化
人口
性生活
更年期
健康知識
性別角色
婚姻與家庭
家庭生活教育
其他
所有對象
照顧者
青少年
兒童
婦女
社工
公眾人士
教育工作者
醫護專業人員
學生
輔導員
父母
伴侶
男士
所有年份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我的年長男友
我今年讀中六,男朋友比我年長逾十年。男友對我很細心,經常帶我吃好東西,也算是十分關心及照顧我,但日常生活中他經常管束我,拍拖做什麼多由他決定;又說擔心我會「被人搶走」,會管着我跟誰人來往、去哪裏等,令我覺得很受限制,不知道這段關係往後如何發展……
2020年5月12日
詳細內容
換個角色重新了解孩子
「小鈴,要上床睡覺了,給你讀睡前故事好不好?你想聽哪一個故事?」說著,泳思跑到故事櫃,選了她最喜歡的《美女與野獸》,再跳回床上等著。她更貼心地預先為「小鈴」整理好被舖。
2020年5月7日
詳細內容
家暴「完美災難」
當全世界都要面臨疫情的威脅,令你最焦慮的是甚麼?口罩不夠用了?孩子的學業如何是好?會否被迫放無薪價期?家人從外國返港會否受感染?這些憂慮都令人承受極大的壓力,但有沒有想過,一些人卻因為被迫留家避災而面臨更迫切的災難?
2020年4月29日
詳細內容
更年期媽媽很可怕
在家學習不用回校上課,本以為生活會變得美好自在,豈料媽媽每天醒來都不斷督促我和哥哥注意衛生,又密切監察我們上網的情況,怕我們躲懶和沉迷網上遊戲,彼此發生了不少磨擦。媽媽最近很奇怪,即使天氣不是很熱,她也會無故面紅、冒汗,時常脾氣暴躁,但有時又變得抑鬱。媽媽說她應該是踏入了更年期,我將來也會如此嗎?更年期好像很可怕,有辦法「跳過」的嗎?
2020年4月28日
詳細內容
當孩子看到我們親熱
夜闌人靜,爸媽終於重獲多天未嘗的自由。疫情期間,希希整天待在家中,雖說親子時間因此而增加,可是父母二人的私人時間卻因此而減少,因為原本希希每星期都會有一晚在爺爺嫲嫲家過夜,但現在已不可行。是晚,兒子很早便睡了,正好製造機會讓父母親熱一下。不過,正當爸媽打得火熱時,希希突然破門而入﹗原來,他遺漏了自己的小棉被在主人房,來取時剛好沒有敲門,而爸媽又剛巧忘了鎖門…… 「SOS! 集思廣益時間﹗」媽媽安撫希希回房後,立即在媽咪群組中呼叫,將慘事一五一十向大家道來,尋求協助。
2020年4月23日
詳細內容
N號房背後的「性別戰爭」
「如果我是加害者的話,你們就是妓女。」這是一名南韓的16歲男演員在N號房事件曝光後於社交平台上寫下的言論。乍看之下,他的言論的確令人嘩然,亦不難察覺言語間流露出仇女意味。南韓的仇女文化一直為人詬病,但近日嘗試了解當地「性別戰爭」的完整脈絡時,才發現或許不能單以父權來解釋他們的仇女表現。
2020年4月15日
詳細內容
網上學習的煩惱
學校再延遲復課,幾位媽媽在whatsapp群內討苦水。 孖寶媽:天呀......要繼續和大細孖宅在家裡到何時?! Janjan:也沒有辦法,疫情這樣不明朗,孩子還是留在家中比較安全吧。你們的學校不是有網上學習嗎? 孖寶媽:還好說!現在我每天隨了做家務和煮食外,又要兼顧老師的職責,督促他倆做網上功課,簡直疲於奔命......
2020年4月9日
詳細內容
毒親的禍害
最近因應疫情,待家的時間長了,看到孩子的不是也多了。偶而見到網民分享真實漫畫《我的家住著趕不走的怪物》,閱讀後心情沉重,重新提醒自己有關「毒親」的禍害。 故事記錄了作者和最親近的家人——爸爸、媽媽與妹妹一起生活的日子,有着整天喝酒而性情大變的父親、默默承受而最後選擇自殺的母親,以及裝着樂觀面對一切的妹妹,作者整個童年都被「親情」綁架,想逃卻無力離開,家庭成為了承受着痛苦的地方。家人的「毒」如何蔓延?因從小看到「媽媽只是爸爸的僕人」,作者長大後遇上會施暴的伴侶也不敢反抗,甚至會認為是自己的錯,家人釋放的「毒」,原來是會令孩子不自覺認同了「毒」是自然存在。
2020年4月1日
詳細內容
男友想裸聊
近日停課,要留在家中網上上課、溫習、做功課,跟男朋友少了見面機會,好掛住對方呢!昨晚跟他用網上視訊軟件通話時,他說既然這麼悶,不如「試新嘢」玩裸聊……跟男朋友裸聊應該算安全吧?至少不是陌生人啊。
2020年3月31日
詳細內容
媽媽的月經
「媽媽,這是甚麼?」 兩歲半的芷童在洗手間找到媽媽剛更換準備丟棄的衛生巾,隱約可看到一些血跡。 「媽媽你為甚麼用尿片?」媽媽還未想到怎樣回答第一個問題,芷童已發問第二題了。 「這個不是尿片哩,芷童…」媽媽仍在想怎樣回答。 「媽媽,這些是血嗎?」第三條問題已經發出。 「這個,其實是經血。」媽媽知道逃避也沒用,決定直接回應。
2020年3月26日
詳細內容
疫症下對界線的反思
在全城抗疫下,衛生署建議市民避免人多聚餐,甚至家人之間也最好保持距離,例如要分開食飯,不同住的老人家以電話聯繫避免見面……等。其實,被疫症籠罩,大家都避免與人接觸,減少病毒傳播的風險:有人取消與朋友聚會;有人減少在外用餐;有人除了戴口罩,更戴上膠手套及護目鏡;有人自製「抗疫裝」,將拼合為長條形的廁紙筒貼在雨衣上,讓人不能接近。在這數十個日與夜,大家用各自的方式與人保持距離,認真劃出相處的界線。
2020年3月18日
詳細內容
15歲意外懷孕
表姐今年15歲,早前從美國回港與家人度假,她靜悄悄地告訴我,她不小心意外懷孕了!表姐怕驚動家人,想我幫忙在坊間找醫生進行「黑市墮胎」,更跟我說:「要盡快解決問題。」我聽後替她擔心,究竟我可以怎樣幫助她?
2020年3月17日
詳細內容
第一頁
上一頁
2
3
4
5
6
下一頁
最後一頁
e-服務預約
e-服務查詢
性問性答
性教育資源訂購
家計會性健康網店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