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你總是認為自己不夠好?

參考編號: EJ20220414

  • 日期2022年4月14日
  • 類別 信報《知性匯》專欄
  • 對象 公眾人士
  • 作者教育組 連明誥
  • 主題 健康知識, 性別角色

近日看了香港女團COLLAR接受谷德昭的訪問片段,當中問及到成員們的自卑或自大程度。理論上,8位成員均出身自選秀節目,在百人競爭中突圍而出,必有過人之處。然而她們不約而同給出自己是「自卑底」的回應,令人意外。或許是因成軍時間不長又碰巧遇上第五波疫情肆虐,仍需時間來裝備自己、磨練自信。可是,原來不只她們,許多即使在我們眼中看起來成功的女性,如Natalie Portman和Emma Watson都曾坦承自己在成功背後仍存有不安感,在心底裏常會出現自我質疑的聲音,並有着一個共同信念:「我很怕會被人揭穿其實我只是個冒牌貨!」

 

這種自我懷疑的現象於1978年被兩位臨床心理學家命名為「冒牌者症候群」。它並不是心理疾病,但絕對是持久而有害的一種思考模式。這種思考模式常見於成功人士,尤其是女性身上。他們會認定「自己不夠好」,即使能成功達成目標,仍傾向把成功歸因於外在因素或是僥幸使然,而非源於個人的能力和努力。這種想法往往會導致他們為避免發生任何錯誤而付出過度努力,引致身心俱疲;或是為避開陷入「被揭穿是冒牌貨」的風險,而白白錯失機會。

 

《給總是認為自己不夠好的妳》一書正正探討了相對於男性,女性有較高機率出現「冒牌者症候群」的原因,而這與性別定型及性別不公的觀念脫不了關係。由父母對「乖女兒」的期望,到媒體對「完美的女性胴體」的吹捧,再到社會上性別薪酬不平等現象等,均在無形地把女性置於受規限及壓迫的位置,反覆地剝奪女性的自信。雖然書中主要談及女性在父權制度下導致自信匱乏的現象,但男性們又何嘗不是同一制度下的受害者。不論男女,我們都很容易活在別人的目光下。但建立自信正是學習不需要尋求他人認同、坦然面對挑戰、接納並克服失敗的過程。願我們都能在成長中學會擁抱最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