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齊學習,共交流:第四屆亞洲性教育會議工作坊分享

參考編號: ACSE2010_WS

  • 日期2010年9月20日
  • 類別 專題文章
  • 對象不適用
  • 作者家計會 教育組
  • 主題 性教育

第四屆亞洲性教育會議的第三天舉行了六場工作坊,邀請了台灣、紐西蘭及本港的資深性教育工作者和社工主持,主題非常多元化,包括援交、朋輩教育、青少年與媒介、性傾向、意外懷孕危機處理及兩性教育等。除了是次會議的與會者外,參加者還包括本地機構及學校的同工,共同學習以掌握推行性教育的技巧,並分享性教育在不同地區的發展。不少參加者表示獲益良多,認為藉著討論不但可了解其他地區面對的問題與困難,也可借助其他人的經驗,豐富自己地區的計劃,更提升了個人推行活動的信心。

 

各工作坊綜合的重點如下:

 

『當老師社工遇上同志學生』

周峻任先生 - 香港小童群益會性向無限計劃主任

透過青少年同志分享真實的成長故事,性教育工作者須反思,我們是否不經意的犯下錯誤,標籤同性戀者,為他們所帶來更多成長的困惑?成長中所面對的不確定及探索,是無論甚麼性傾向也要面對的過程;當老師或社工遇上同志學生時,我們能否放下懷疑或好奇的眼光,聆聽他們有對有錯的成長經歷?

 

『香港青少年援交現象與性教育工作之介入』

趙德財先生 -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油尖旺區青少年服務部主管

對於援交的現象,部份人歸咎於性開放或從事者的貪慕虛榮。作為性教育工作者,應先由青少年角度出發,理解援交的心態,才可針對性地介入,以關心的態度與青少年溝通,理智地分析當中的危機,從而協助他們建立健康的性價值觀。

工作坊上,趙先生透過本地的個案分享,以及網上和傳媒的例子,展示援交者的複雜心理需要,和援交行為的成因,例如容易賺錢、脫離家庭管束、得到朋友認同、追尋家庭中缺乏的關愛等。此外,家長應多留意自己的行為言詞,會否間接鼓勵援交心態,例如讚許與富商未婚懷孕的年青女星,時常抄賣樓股而不關心子女。

 

『校園如何實踐性別平等教育:台灣經驗』

蘇芊玲教授 - 台灣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有關性別平等教育的內容非常廣泛,亦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非常深遠。大眾對性別平等教育的看法普遍仍停留於「禁止性別歧視」這個基礎目標,卻可以更積極地擴展至鼓勵平等與多元化。在校園的範疇中,我們會關注性騷擾與性侵害之防治與教育,例如如何在學習環境與資源上配合?課程、教材與教學如何安排?如何申請調查及救濟,以至相關罰則等,也需要清晰的指引。台灣在推行相關教育上也遇過不少困難,但社會仍不斷革新。工作坊上特別提到如何結合性別平等教育與同志教育、性教育、處理懷孕學生及學生制服問題,值得我們借鏡。

 

『青少年意外懷孕:危機介入法』

高威頓先生 -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輔導員:

青少年發現自己或伴侶意外懷孕,或會墜入心理情緒失衡的危機狀態。危機介入法,是利用這關鍵時刻,來轉化「危險」,創造「機會」。高先生首先簡介危機介入法的理念和使用原則,仔細講解六個基本步驟:如何定義問題、確定個案安全、提供支援和接納、尋找可行的解決方法、擬定計劃,及建立契約和承諾。過程中,透過模擬例子,詳細說明每個步驟如何進行,讓參加者可以親身經歷整個輔導過程的大概始末,從中可就不明白的地方進行討論及發表意見。來自不同亞洲地方的參加者,對香港家計會提供的意外懷孕支援服務尤感興趣,希望從交流中,能吸收其他地方的經驗,令自己本土的服務水平有所提昇。

 

‘Peer led sexuality and relationships education for young people’

Ms Frances Bird - Director Health Promotion, New Zealand Family Planning

同輩一向在青少年個人性觀念上舉足輕重,以他們作為推行性教育的先鋒,只要配以適當的技巧及訓練,自能事半功倍。本工作坊提出如何以同輩使青少年性教育更加奏效,內裡提到同輩教育的定義、種類、支持之理論、推行的好處,並詳細舉出推行同輩教育時需要之計劃,和評估的準則,讓性教育工作者對同輩教育有更深入的了解,提升對年青人擔當同輩性教育推行者的信心。

 

 ‘Internet, Media Literacy and Youth Sexual Health: The new era pedagogy of sexuality education’

伍希彤小姐- 「關懷愛滋」預防項目主任︰

傳媒在建構青少年性觀念和態度上有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近年傳媒的資訊的性意識不絕,但青少年往往在接收前未有消化內容,對其性價值觀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透過機構過往與本地青少年活動的範例,及不同的真實傳媒例子,本工作坊探討如何以媒體素養的理念,帶領青少年在接收媒體資訊前如何透徹的思考,為性教育工作者帶來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