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救救孩子 -- 愛滋病在華中地區所造成的孤兒問題〈2〉

參考編號: TC050903

  • 日期2005年9月3日
  • 類別 性在友分享
  • 對象不適用
  • 作者智行基金會 杜聰
  • 主題 性病及愛滋病

續上期...

救助孤兒刻不容緩

不少人曾經問我,為何要關注照顧受愛滋病影響的孤兒?而孤兒的救助工作為何又集中在助學身上?

愛滋病人在缺乏藥物的情況下,也許不會生存很久,但是他們遺留於世的孩子,大部份都沒有愛滋病,還會活在社會數十年。如果現在不加以照顧,在沒有父母關愛的環境下成長,加上沒有受教育的機會,這群為數可能多逹數以百萬計的愛滋孤兒,將來長大後,流落到大城市,無親無故,很有可能會學壞,當街童流氓,淪為社會的害群之馬,在未來數十年遺害社會,造成社會的種種不穩定。

如果現在能讓他們起碼完成初中課程,他們長大後便可以更有競爭力,更有機會找到工作,自力更新,擺脫遺孤的困境。由社會的負累變成社會的資產。

除了實際作用之外,助學還有替孤兒精神療傷的功效。他們之中,有些孤兒覺得父母雙亡,他們因此而缺乏關愛,並失去了讀書的機會,感到社會對他們不公平,甚至開始產生憤怒和怨氣。有些孤兒做出自殘的行為。有些長大後揚言要找殺父仇人(當年的血頭)報仇等。讓他們上學既可幫助他們長大成才,還可以讓他們感受到人間有情,讓他們知道世界上有人無條件的在關心他們,以舒緩他們心中的怨恨和治療他們心靈的創傷。

再過十年八載,老年一代人自然死去,中年一代亦被愛滋病毀滅得七零八落,青年一代(即今天的小孩子)將會成為這場災難的主要生還者,也是這些村落的唯一希望。如果我們現在能及時給他們于以栽培,好好教育他們成才,這個地區的人民還可以捱過這個難關,孩子們可以像火鳳凰一般,雖然歷盡滄桑劫難,亦能在火海中重生。

我們的挑戰是,這些孩子長大得很快。所以救助行動也要及時展開,不然他們長大後,就永遠錯過了受教育和被關懷的機會了。


救助孤兒的思考

面對著如此龐大急切需要救助的受愛滋病影響兒童,當時我定下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即在最短時間內救助最多的孩子。基於當時的實際情況和客觀條件,很多方案都行不通。

例如分散領養或助養,由於當時當地對愛滋病疫情的敏感,根本不可能把數以千計的孩子們帶離他們的所在地或將他們的身份公開。即使可以,在缺乏民政部門和社會工作者的協助下,不可能找到眾多領養家庭,找到了亦不可能定期作家訪跟進孩子的生活,孩子會面臨被虐待,甚至被賣掉的威脅。孩子被領養後生活跟本得不到保障。結論是應讓孩子留在原居地。

當時孩子的食住並不是最缺乏,卻因為家庭花了不少錢治病或失去勞動力而大批失學。普及九年教育雖是免費,但缺乏現金的家庭卻因交不起書雜費而不能上學。很多孩子儘管父母有愛滋病或一方已死於愛滋病,但因為不是雙孤(即父母均離逝)而不符合傳統民政部門的孤兒定義,繼而普遍沒有得到援助。助學變成了首要解決的問題。

但是在疫區建立特別為愛滋遺孤而設的學校或孤兒院亦不理想。一來建院辦校需時,孩子等不了,二來辦學需要經驗,我們沒有。如辦得不專業,反而害了孩子。更重要的是孩子如在這樣封閉式的,純為愛滋遺孤所設的環境下成長,形同監獄,孩子在那裡分幫分派,稱兄道弟,不能完成社會化過程,將來長大後難以融入社會,甚至會產生種種精神心理問題。即使孩子本身沒有以上問題,日後當人知道他們是在那個愛滋孤兒院長大時,亦會被人歧視,造成畢生難以磨滅的烙印。

根據當時當地愛滋病的情況,加上以前我在雲南四川的助學經驗,覺得最穩妥可行並可在短時間內大規模舖開的方法是先定下客觀和科學的標準(即父母有愛滋病或已死於愛滋病的孩子),以村為單位,一個一個村的開展工作。為避免孩子之間為了爭取有限的受助名額而鬥窮鬥慘鬥可憐,甚至從小養成乞丐心態,變得沒有尊嚴,當時便定下了一個標準,即凡是在該村符合客觀條件的孩子都能在不需要申請的情況下得到幫助,盡量能逹到“無相報施”的境界。

利用當地現有的學校系統來運作和提供教育,可以省卻我們建院辦校的費時費力,使受助孩子人口得以很快擴大。那些當時因為孩子交不起學費而出現大規模退學的村落,不少學校因為學生人口大減而瀕臨破產邊緣。我們去助學亦能幫助解決學校的經濟困境。

最重要的是,孩子在學校裡跟非受愛滋病影響的學生一起受教育,心態可以更平衡,可以更能完成社會化的過程,將來更容易融入社會。如孩子家裡沒人照顧,一些學校亦能提供寄宿安排。將來長大後,他們可以堂堂正正的說自己是從某某普通學校畢業,沒有任何愛滋遺孤的標籤。在原居地就學亦可減少到陌生環境的適應過程,不少學生亦可與村內親友保持聯繫。

經過這幾年的奔波努力,智行基金會在華中地區,正為超過2000名學生,透過替他們交付書雜費,生活費和一些關愛工作,提供教育機會和其他救助。他們的父母都是已因愛滋病而去世,或愛滋病毒呈陽性反應的人。

開始展開救助工作時,我有幸得到幾位前輩及很多當地人的幫助,包括高耀潔老師,高燕宁老師和靳薇老師等,不時給予意見,他們在愛滋病領域有相當經驗,或比我更了解國情,或對華中地區情況有所認識。很多時候一些決定我把握不準,便會向他們請教,讓我少走很多枉路,也同時把工作做得更扎實。例如高耀潔老師三年前便憤怒地對我訴說她給孤兒讀書的錢,很多交給孩子的家人後並沒有拿去讀書,數月後回去同一村莊,發現孩子仍然失學。為了確保善款不會用在非指定用途,從第一天開始我便堅持把善款直接交給當地的學校,而不是給學生或其家人。

待續...

 

救救孩子 -- 愛滋病在華中地區所造成的孤兒問題〈1〉

救救孩子 -- 愛滋病在華中地區所造成的孤兒問題〈3〉

救救孩子 -- 愛滋病在華中地區所造成的孤兒問題〈4〉

(本文為『2004世界愛滋日』之修訂版本)

註:「友好分享」文章內容純屬發言者的意見,並不代表本會立場。

作者簡介:
杜聰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士,及哈佛大學碩士。2003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2004年“愛滋病在香港20年:十大難忘人物”之一,任職金融界多年,一邊為愛滋病當義工,現為香港註冊慈善機構智行基金會主席,近年多次走訪華中地區,救助因愛滋病而造成的孤兒,包括提供助學及關愛工作。他以悲憫的赤子之心,寫下他在愛滋病重災區的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