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凡事皆「分享」?

參考編號: SP20240229

  • 日期2024年2月29日
  • 類別 親子王《親子談性樂》專欄
  • 對象 家長
  • 作者教育組 連明誥
  • 主題 健康知識, 家庭生活教育

Amy和Bryan的兒子俊樂就讀五年級,由他還是嬰兒開始,兩夫婦便不時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兒子的生活點滴。最近,他們迎來了第二胎,待胎兒穩定後便急不及待與朋友們分享喜訊!超聲波的照片放到網上不消一分鐘,已收到過百個讚好及留言恭賀。

 

隔了幾個月,Amy和Bryan把俊樂知道自己即將做哥哥的影片分享到社交媒體。影片中Amy先是把驗孕棒拿出來,然後開始向俊樂解釋媽媽的肚子內有了小Baby。鏡頭一轉,只見俊樂先是有點愕然,然後開始眉頭深鎖,一臉想哭的表情緩緩地說道「我不想要小Baby,我就是小Baby!」由於他的神情太過可愛,引來不少人轉發這段影片。Amy和Bryan對此不以為然,直至過了幾天,俊樂放學回家後一直氣沖沖的,追問之下才得知原來因為俊樂的同學在網上看到這條影片並取笑他。

 

雖然Amy和Bryan最後能成功安撫俊樂,但是次情況開始使他們思考於網上分享孩子日常究竟孰好孰壞。

 

早於2010年,已有人開始提出並關注「Sharenting(家長放閃)」這個現象。「Sharenting」由Sharing及Parenting這兩個詞語組成,指習慣地使用社交媒體分享自己孩子的照片、資訊等。在這個世代,家長把子女的生活點滴分享到網上似乎是常有的事,一方面可紀錄孩子成長,另一方面可與親朋好友分享喜悅。然而,在這個風潮下愈來愈多人提出過度的「放閃」或有漠視子女自主權之嫌,甚至有機會為子女帶來長遠的影響。

 

有機構就此議題向家長及中小學生進行了調查,並在近日發佈了調查結果。調查發現,受訪家長當中有超過8成人會在社交平台分享孩子日常點滴,而普遍受訪的學生傾向認為父母應先徵求他們的同意才分享他們的資訊。調查亦顯示,孩子對被分享的感覺隨年齡增長而有所改變。年齡較大的學生較重視個人私隱,亦更常因父母在網上分享自己的資訊而感不滿。

 

當孩子逐漸長大,尤其是當他們開始踏入青春期,會對個人空間及私隱有更大的需求,而在建立自信的階段亦會更容易介意別人的目光。雖然某些片段在成年人眼中看似有趣,但有機會令孩子感尷尬,一方面影響其自信,另一方面亦有機會影響他們對父母的信任,擔心父母會否把自己的秘密或醜態都放到網上。

 

另外,分享到網上的資訊除了孩子的照片、影片外,亦有機會包括孩子的姓名、生日日期,而當中亦可能攝下了住宅環境及校服等資料,或會洩露個人私隱。同時,很難避免他人擅自使用或轉發孩子的照片作其他用途,網絡上常見的meme(迷因)圖片是其中一個例子。雖有家長未必介意別人利用子女照片或片段二次創作有趣內容,但我們不能無視孩子本人的意願,更遑論或會有人偷用相片作其他非法用途。

 

在成長過程中,家長是孩子們重要的模仿對象,孩子會模仿(modeling)和觀察學習(observational learning)家長們的行為表現。家長在分享子女資訊前可先思考分享目的為何,是為了點讚數目還是紀錄孩子成長?會否令孩子過度關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而在分享前先徵求孩子們的同意,除了是尊重他們的自主權外,亦是以身教告知他們尊重他人意願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