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只有形象,沒有真我

參考編號: OD090311

  • 日期2009年3月11日
  • 類別 東方日報《性在有心人》專欄
  • 對象不適用
  • 作者教育組 林慶洲
  • 主題 傳媒性意識

在互聯網搜尋資料時,無意發現一名日本年幼女星的樣貌,與姪女有八成相似。正想著如何告知她時,藝人慾照事件的陰霾驟然掠過腦海:萬一這位年幼女星日後變成AV女優,全裸寫真廣泛流傳,被我形容為跟她相似的姪女會如何自處?

由形象工程推砌出來的偶像,如果成為年青人確立自我形象的楷模,並非健康。偶像形象一旦破產,幻象破滅,青少年失去精神支柱之餘,還可能面對朋輩的冷嘲熱諷。與此同時,藝人為保形象,埋沒真我的做法,成為社會認同的生存之道;青少年看在眼裡,會潛移默化的接受建立形象的重要。

在「只見形不見實」的年代,難怪大家都選擇表現自我一點,唯有自己的想法最真實最安全。於是,有女生因迷戀警察,願意與網上自稱警察的網友交朋友,不以為這是迷戀形象的另一種變奏,也不理後果,無視世事無常危機處處,誤以為現實與虛擬世界的風險都一樣。

若果別人從未愛過「真我」,一旦進入戀愛關係,也許很難分辨究竟是愛上對方,還是愛上一個形象。說到底,在不能包容真我的社會中,我們唯有自求多福,少一點醜聞以免引爆道德危機,和沒完沒了的形象拯救工程,這樣大家才有空間去認識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