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電子性騷擾

參考編號: OD071212

  • 日期2007年12月12日
  • 類別 東方日報《性在有心人》專欄
  • 對象不適用
  • 作者教育組 林慶洲
  • 主題 傳媒性意識

美國最近有報告指出,校園欺凌的事件有電子化的趨勢;年輕人遭受電子欺凌的情況近年大幅增加,最常見的方式,是通過流動電話發出訊息,內容包括辱罵、嘲笑、威脅、侮辱等訊息。電子欺凌的特色,在於受害者不知受何人欺凌,難以反擊隱藏身份的欺凌者。

 

電子欺凌行為中涉及性騷擾,情況令人擔憂。便利的通訊科技,讓人與人之間無須面對面親身接觸,性騷擾者似乎可以更大膽的滿足個人慾望。部份人對「性」敏感度不足,以為對方「有味」言語只是說笑屬無傷大雅,輕視當中的辱罵或威脅成份。於是有貪玩的青少年任意妄為,例如發放短訊取笑同輩,甚至在網絡發放意淫信息予陌生人。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對別人的評價相當敏感。可以想像一個青少年經常被欺凌嘲笑,其自信心將深受打擊,假如不清楚騷擾者是何人,將會面對更大的焦慮、壓力和困擾,特別是一些心靈較為脆弱的青少年,情緒得不到疏導,後果可以很嚴重。科技的普及,正不斷影響青少年使用資訊的行為,以及與人相處和溝通的模式,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須留意保持警覺,儘早指導青少年學習保護自己,以及面對欺凌及性騷擾行為時懂得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