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你的孩子在看什麼?

參考編號: SF050510

  • 日期2005年5月10日
  • 類別 專題文章
  • 對象不適用
  • 作者教育組 周卉卉
  • 主題 傳媒性意識

週末閒賦家中,於黃金時間打開電視,躍入眼簾的竟是「性交場面」!大吃一驚,細看下才發現原來是一個受歡迎的電視遊戲節目;在這個環節,要求兩位參賽者面對面的躺下,互相摟抱在一起,然後一起在指定的路上滾動,完成路段並需以身體壓爆氣球。一男一女身體重疊,手腳相纏著滾來滾去,加上主持人的有味評論,很難不令人往性方面想。

其實看清了,心中的震撼只有更多。這可是合家歡時間啊!有多少兒童及青少年(甚至成年人)邊看邊認為,原來身體的界線又可以盡一步寬鬆?原來不相熟的男男女女,模擬性交那樣摟在一起也沒什麼大不了(「!電視d人都係咁啦!」)?噢!下次去camp或集體遊戲時,又有了新的玩樂好主意?與子女一起收看節目的家長們,掩嘴大笑之餘,有沒有察覺到當中的性意識及教育的危機?

記得一位朋友曾感歎到:以性作賣點來吸引人,全世界都一樣有的了;卻只有在香港,意淫可以成為主流,有那麼全面及廣泛的覆蓋面。的確如此。君何時得見<紐約時報>、<泰晤士報>要以性來作招徠?以走光照來增加銷售?但本港的主流傳媒,「方向報」「生果報」以至「三色台」,齊齊擁抱意淫,性意味無處不在。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就曾在《裙子底下的劇場》一書中,指出「看不見」卻引導往性方面去想的「意淫力量」,有時候比赤裸裸的性來得更強大。

我們的確身處不同的社會了。中年家長不許女兒穿短裙子,卻被女兒從舊照片中發現媽媽當年最愛小背心迷你裙。母親解釋說,因為現在「女仔被注視的目光已不一樣了」。專制歸專制,她的觀察卻是實在的。同事舉過「36」的例子;對著一大班青少年,他問:說起「36」,大家會想起什麼?曖昧的笑容浮現在每個人的臉上,「36.24.36」是大家腦中的集體結論。在他成長的年代,同輩們第一樣想起的,會是巴士的編號。
 
但我們的社會對性仍是「保守」而扭曲的。大家熱烈享受意淫之餘,大部份人對實實在在的性教育,卻仍是避之則吉甚至高聲譴責:請想想,我們自己是否處於一種邏輯矛盾之中?我們何妨嘗試去感受一下,這種矛盾代表了什麼?自己身處一個怎樣的社會,而個人又如何造就這個社會?我們的下一代,成長的過程中面對這樣意淫的文化,他們將會看到甚麼?孩子又建立了怎樣的性態度、學會成為怎麼樣的人?面對上述種種,又是我們所希望見到的麼?

此稿原刊於《學校與家庭》18期「家庭通勝」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