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非處女,無價值?

參考編號: MP060712

  • 日期2006年7月12日
  • 類別 明報《性性相識》專欄
  • 對象不適用
  • 作者教育組 李明英
  • 主題 性別角色

處女、貞操,從來不是純粹的生理現象,而是社會文化觀念的產物。閱報得知有社工帶領學生討論青少年性行為,談到考慮性行為的因素時,竟向男同學說﹕「你們將來都想娶個處女啦﹗」 

這不正正反映一種要求女性為處女、遵守道德貞操的情意結﹖ 

也許在不少性教育工作者心中,「守貞」對青少年而言是必須的。在此暫先不討論守貞對年輕人的意義,反而希望大家想想,不斷強調「處女」的價值對青少年會帶來怎樣的影響甚至禍害﹖ 

女孩從小就被教導要保護自己的貞操﹔貞操價值極高,一旦失去就無可挽回。愛情關係中,不少女性會把「第一次」性行為看得極度重要,也就出現「奉獻」甚至「犧牲」的概念。常聽到把第一次「給」別人,這種物化女性的形容,意味性關係並非兩人親密的相互交流,而是不平等的主客從屬關係,是由女的奉獻、男的佔有,女人的身體與貞操從屬男性。  

只重視貞操亦把女性兩極化,當我們愈是強調處女的寶貴、貞操的重要,愈道出非處女的卑微。悲哀的是,不少女性亦內化了「我不再有價值」的信念,認為反正自己已「失身」,也就毋須珍惜身體。多次聽到青年工作者反映,原來很多少女會說﹕「我都唔係處女啦」,在性方面就更隨便看待,沒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造成身心的危險。 

每次性行為都應受重視 

對不少青少年而言,處女即沒發生過性行為的女子。然而,性行為是什麼﹖男性陰莖進入女性陰道的性交﹖假如沒有進行陰道性行為,沒有令處女膜穿破,卻為伴侶進行口交,還是處女嗎﹖究竟處女膜能否反映一個女性的性道德和內心的品格呢﹖美國布殊政府近年積極推行的「貞潔運動」,就令很多少女為了仍保持「處女之身」,「轉而」進行非陰道性交的性活動(如口交、肛交),不但成為性病、愛滋病的高危感染者,在守貞的角度上,又是否有意義﹖ 

與青少年談性,實不宜只強調貞操的重要。事實上,性行為不是第一次才重要,每個性的考慮及決定、每次的性行為,都應受重視,而且在任何情下,都應照顧自己的感受和愛惜自己的身體。

 

讀者來稿:回應「非處女 無價值」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