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早熟》啟示

參考編號: MP050527

  • 日期2005年5月27日
  • 類別 明報《性性相識》專欄
  • 對象不適用
  • 作者教育組 李明英
  • 主題 學校性教育

看電影《早熟》,出生草根的那位爸爸(曾志偉飾)眼見兒子(房祖明飾)要拍拖了,很自然的反應是來一句「不要搞大人家的肚!」同樣,身為律師的另一位父親(黃秋生飾),對女兒(薜凱琪飾)想交男友的態度,也是一句嚴厲的「不可以」。父母給孩子的性教育,難道內容就只有「說不」,或只教女生如何防範性行為和避免發生意外懷孕嗎?
 
電影所描述的兩代關係,也提醒我們,現今兩代間的脫節似乎已到了令人憂心的地步:家長一方面在固守禮教傳統(如未完成學業是不應談戀愛的),強調防堵、禁絕,也認為自己的孩子十分清純,與性是絕緣的;另一方面,我們的年青孩子切實是性的個體(sexual being),隨著身體愈趨成熟,對性有需要,出現性幻想甚至渴望發生性行為,都是自然不過的事。

父母主動「棄權」

性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環,應該從孩童時期就開始奠基。每個人都渴望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和被愛,可是,不少家長都放棄了和子女進行性教育的機會,鮮有和孩子主動討論怎樣面對自己的生理轉變,以及伴隨而來的情緒變化,更遑論是有關如何以尊重的態度學習兩性交往、怎樣約會、面對性要求如何自處、甚麼才是安全性行為等;於是,孩子從小到大,就只能透過電視連續劇、小說和電影來揣摩甚麼是愛情和親密關係了。除了浪漫的感覺、外表或性的吸引外,愛與親密還包括自我坦誠、彼此付出和接納,有的是承諾,也是心與心的親近和交流;而這些部份都是愛情小說和連續劇所缺乏的。

其實,面對性行為的誘惑,怎樣適當處理自己的性感受或情慾,都是青少年(不論男女)在一段親密關係所必須學習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任何性的抉擇,都不應只建立在「害怕承擔後果」(如未婚生子或招惹性病)這一點上,這個性的決定,從來都是建基於愛自己愛對方,尊敬自己和尊敬對方而來的。

當社會對年青人婚前性行為抱譴責的態度時,這股社會壓力,在年青人發生了性行為後,往往為他們帶來焦慮、內疚和羞恥,也令他們不敢正視自己性活躍的現實,更別題愛惜和保護自己,或坦然向成年人傾訴、討論和尋求協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