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年輕人對提高生育意願的一些建議

參考編號: EJ20250409

  • 日期2025年4月9日
  • 類別 信報《知性匯》專欄
  • 對象 公眾人士
  • 作者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
  • 主題 家庭計劃及避孕 , 生育與懷孕

身為家計會「面不紅研究社」青年義工,王智鋒先生對與性相關的社會現象十分關注。他觀察到,近年本港18-35歲的青少年,從升學、就業到體驗生活,不少人都會選擇離開香港。當生活及未來仍未有清晰的路向,年輕人會先把婚姻及生育計劃置後。

 

此外,研究亦顯示,許多本港年輕人的精神健康水平並不理想,反映生活質素日趨下降,而離婚率卻不斷上升。生育的意願通常建基於穩定的家庭關係,當前的情況並不利於下一代作生育的決定。

 

他從年輕人的角度來考慮,建議政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以提升年輕人未來生育的可能性或意願:

 

一、在青少年時期提供足夠的性教育及性別教育,使他們對自身、戀愛、婚姻與性,有更健康、更深入的理解,更懂得為自己計劃未來,為步入良好的戀愛及健康婚姻關係奠下基礎。

 

二、在社區層面為年輕人提供健康服務及醫療檢查,以確保他們的身心健康,避免在香港的高壓環境下,年輕時已把身體搞垮,影響未來的生育健康。

 

三、提升香港的教育質素和提供舒適的社會和生活環境。從前人們常常說的「粗生粗養」已不符合現代父母的教養理念。一次性的補助對年輕人的吸引有限,唯有當香港具備良好的生育環境,新一代才能感覺有信心在本港建立家庭,生育意願自然會大大提升。

 

「育與不欲系列:文章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