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權力遊戲?

參考編號: EJ20220525

  • 日期2022年5月25日
  • 類別 信報《知性匯》專欄
  • 對象 公眾人士
  • 作者教育組 林盈盈
  • 主題 性教育, 性侵犯

亞洲兩個國家接連傳出知名人士性侵他人的醜聞,隨着有更多的受害人站出來指控加害者,加上社會上討論的聲音,這次的#MeToo運動能推動大眾的性暴力意識嗎?

 

三月初,日本爆出了演藝圈的性侵醜聞,當中牽涉知名導演、資深演員。他們被指控借試鏡或演技訓練之名而意圖性侵女演員,並以自身的地位和影響力威脅與他們發生性行為。而於泰國發酵中的#MeToo運動,起源於一名民主黨前領導,被指控曾借公務為由,邀約受害人到公寓後進行性侵。

 

即使在不同國家,不難發現性暴力事件大多源於不平等的權力關係中。加害者在性暴力事件中未必最想得到性方面的滿足,更多的是想滿足他們的權力感和支配慾。他們的權力來源並不限於金錢、地位或年齡,也可以是性別和文化。基於對方較大的權力,弱勢一方拒絕或抵抗時往往會猶豫甚至質疑自己,到最後傾向打消舉報的念頭。受害者作出這個選擇並不難理解,除了要考慮求助或報警後會對自己帶來的負面影響,如前路的改變和身邊人的評論,也會考慮如何面對他人的指責,如:「為什麼當時不反抗?你為何不好好保護自己?你是男性,男生又怎會被性暴力?」社會上很容易出現這些責怪受害者的聲音,為受害者求助添上更大的心理壓力。

 

作為家長或教育工作者,我們可從小教導兒童建立性別平等的概念和身體自主權,分辨喜歡或不喜歡哪些被他人觸碰的感覺,學習尊重他人的意願和別人的身體界線,掌握「沒有同意便是冒犯/侵犯」的概念,避免長大後成為性暴力事件的加害者。此外,破除迷思也十分重要,例如,不是施暴者都是陌生人,受害者只是年輕的女生,或受害者要為性暴力事件負上責任等,也有助建立防範性暴力的意識。

 

祝願所有受害者都能好好擁抱自己,慢慢走出性暴力的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