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Me Time與私隱隱形了
參考編號: SP20250501
- 日期2025年5月1日
- 類別 親子王《親子談性樂》專欄
- 對象
- 作者教育組 林盈盈
- 主題 性教育, 家庭性教育, 家庭生活教育
阿輝和嘉寶的兒子樂樂今年三歲半,由於嘉寶的工作需要輪班,所以一回到家樂樂就會像磁石般黏着媽媽。這晚嘉寶和兒子又上演難分難離的戲碼。
「樂樂,媽媽跟你玩了差不多半小時,想回房間休息一會,你鬆手讓媽媽走開一會吧。老公你也來幫個忙!」
「你知道兒子最喜歡見到你,就讓他陪你吧。」
「我剛下班實在很疲累,現在需要一個安靜的獨處空間放鬆。樂樂,我們十分鐘後再玩吧。」嘉寶狠心鬆開兒子的手,衝進房間,同時亦想着:是否成為媽媽後,就等於沒有Me Time的機會?自己的私隱是不是就不重要了?
幾天後嘉寶和幾位朋友相約午餐,和他們說起這事時,一位也有孩子的朋友Abby表示有同感。Abby的孩子今年剛五歲,因是全職主婦,家中又只有她照顧孩子,為確保孩子安全,在家中不論做甚麼都會把孩子帶在身邊。最初Abby也有和嘉寶一樣的感受,但也漸漸習慣了。
嘉寶嘆了口氣:「當媽媽也應有Me Time和私隱吧,雖然兒子還小,但當他在我上洗手間時坐在我前面,看這看那,我仍是會感到略不自在,怕對他有不好的影響。我明白兒子需要我,希望我多點在他身邊、和他說話。真的很為難呢!」
「孩子再長大一些,就可以嘗試與他解釋。當時在家照顧小朋友,也想有自己的私人時間和喘息空間,否則大半天和孩子在同一空間也很大壓力。我從孩子兩歲開始,就慢慢跟他講解私隱部位,讓他知道這些部位是屬於自己的,別人看到自己的私隱部位可能會感到不舒服,我們也不要去看其他人的私隱部位。每次我上洗手間的時候,他也不可以看,要閉上眼睛。開初他也不太習慣,眼睛常常偷偷瞄我。不過快四五歲時,他就習慣了和我進入洗手間時就要合上眼睛。這兩年他上幼稚園,我比較放心他在我上洗手間時自己在客廳玩耍,才慢慢地重拾在洗手間的放鬆時間。孩子上幼稚園前學習私隱部位,掌握保護自己的概念,懂得遠離性侵犯的危機。」Abby真誠地向嘉寶分享。
「教育真是漫漫長路啊!」
Abby笑了笑,說:「生小孩子就是有得有失吧,失去了一些私人時間,一些放鬆的時刻;得到了小孩不同成長階段的感動,和與孩子相處的親密感。到你兒子上小學時的時候,你就會覺得時間過得太快了!」
嘉寶回應道:「小孩的成長的確很快,我因為上班不在他身邊也錯過了不少重要時刻。不過我也希望我的Me Time可以繼續存在,就如我個人的身份不會因我成為媽媽而消失一樣。」
成為父母後,私人空間或會因孩子的需要而消失,私隱的界線也會變得模糊。劏房住戶居住在狹小的環境,也面對模糊私隱界線的問題,家計會聯同社築同夢社會發展服務於灣仔設立了「劏房中的對話: 兒童畫作與媽媽攝影藝術展」展覽,讓大眾可從劏房住戶的視角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思考家庭、性別與社會的關係,有興趣可到家計會性教育專頁或社交平台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