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跟寶寶說再見

參考編號: SP20211223

  • 日期2021年12月23日
  • 類別 親子王《親子談性樂》專欄
  • 對象 家長
  • 作者教育組 鄧文婷
  • 主題 性教育

「媽媽,這幾天你去了哪裏?我好想你啊。」媽媽心頭一沉。「媽媽都好想你啊。」媽媽把希希一擁入懷,淚水快要從眼眶湧出來了。 「來,媽媽要先休息一下,爸爸帶你到公園玩好嗎?」「不要,我要陪媽媽!」「媽媽想吃朱古力,不如希希和爸爸到超級市場買回家?」 「朱古力?好呀!」希希雙眼發光。

過來人安慰
目送爸爸和希希離開後,媽媽總算有時間整理一下思緒。她一邊默默地落淚,一邊輕輕按着肚子。寶寶不在了,一切都發生得太快 了。由身體忽然出狀況,到醫生宣布寶寶離開,心理上實在來不及準備。回到家中,媽媽又要開始想如何跟希希交代,實在心力交瘁。

幸好,希希之後愉快地吃着朱古力,沒有多加追問。然而,晚飯時希希又突然大哭,不肯進食。畢竟小朋友對父母的情緒非常敏感, 看來還是要跟他說明一下。不過,又該如何開口呢?就在這時候,電話響起︰「Annie你還好嗎?」電話傳來既是好友、又是過來人Sharon的聲音。Annie不能再壓抑情緒,把當下的擔憂與困境全告訴她。

「希希現在幾歲?他知道小寶寶的存在嗎?」「他五歲了,之前陪他買了些小玩具給妹妹,所以他是知道的。加上這幾天我要住院, 他剛剛都問我到哪裏去。」「明白。既然他有疑問,可以先以此打開話匣子,簡單清楚地讓他知道,妹妹沒有和他一樣,在媽媽的體內健康成長。她沒有再長大,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

「嗯⋯⋯當時你也是這樣跟女兒解釋嗎?她有沒有追問甚麼?」「有的。她問我,是不是因為她做了些壞事,所以寶寶不想來和她玩。我便說每名寶寶在媽媽肚內的經歷,以及身體情況都不一樣,如果寶寶在媽媽體內的成長不理想,即使能夠來到這個世界,估計也要經歷不少痛苦,反而現在寶寶離開,便不會再感受到痛苦了,這樣對他而言也是好事。」

不要壓抑情緒
「這好像是用來安慰我的話呢。」Annie苦笑。「這也是事實呢。不過,在討論過程中, 可能你也會有情緒,與其抑壓,你可以坦然流淚,讓他知道每個人都會哭,而你的眼淚是來自不捨。不過,你的情緒在家人的陪伴和支持下,最終可平復過來,藉此也可以讓希希學習如何面對焦躁不安的自己。另外,你可以和希希一起製作一張道別咭,或者買一份小禮物送給妹妹,透過這些小儀式幫助我們過渡情緒。」

「謝謝你。希望我的解答能夠滿足他吧。」 「現在你正在經歷人生的非常時期,偶有不完美實屬正常,別對自己要求太高吧!不過都要作心理準備,希希日後或再問起妹妹的事。你可以與他閱讀與死亡有關的繪本,讓他不要擔心妹妹的去向;也可以讓他多了解生命的由來, 家計會最新兒童書籍《最初的旅程:圖解小寶貝的誕生》以圖解的方式,逐步講解小孩出生的過程,有助解釋妹妹如何出狀況,亦讓他感受到自己能夠來到這個世界的神奇及生命的珍貴。不過,跟他解釋不是當務之急,現在先照顧好自己,調理身體和好好休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