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我個仔究竟睇緊乜?

參考編號: SP20191114

  • 日期2019年11月14日
  • 類別 親子王《親子談性樂》專欄
  • 對象 家長
  • 作者教育組 連明誥
  • 主題 家庭性教育

自從上月俊俊開始自己返學放學,爸爸和媽媽因擔心而給他買了一部智能電話方便聯絡後,幾乎每天他都「機不離手」。一有空閒時間俊俊便會拿出手機來玩遊戲和上網,一開初爸爸和媽媽還未察覺到有甚麼問題,只覺得有了手機後兒子安靜了許多,而自己則多了點私人空間做自己的事,感覺不俗。只是過了兩個星期後,問題開始慢慢湧現…

「俊俊,出來吃飯了!」「俊俊?」「快點出來吃飯,不然便沒收你的手機!」

以上的情節幾乎每天都在上演,而且俊俊的功課成績亦大不如前,收回來的功課經常都是「滿頁紅」,慢慢地爸爸媽媽甚至發現兒子開始變得容易暴躁和沒禮貌…

在現今資訊科技發達的新世代,兒童們使用電子產品已不是甚麼新奇之事。由香港大學於二零一六年所做的研究顯示,全港約有七成半兒童每天使用電子產品多於兩小時,而他們大多數使用電子產品來玩電子遊戲及觀看影片。研究亦表示幼童看電視及打機時間愈多,學業成績易會受到影響,亦會有更大機會出現行為問題。而且,當網絡上充斥著海量不知真偽甚至含暴力色情的訊息時,家長們又是否真的能完全掌握子女正在吸收著甚麼樣的資訊?

共同使用

試著不要把電子產品視為一個使子女乖乖聽話的工具,多陪伴子女一同使用電子產品,關心他們會玩甚麼遊戲、瀏覽甚麼網站或是觀看甚麼影片。這樣一方面有助家長們多掌握子女接受資訊的途徑,以免被錯誤資訊影響;另一方面,也能讓家長有機會了解年青一代當中正在流行甚麼、他們的價值觀和想法,增加家庭成員中的話題與溝通。

一起瀏覽性教育資訊

除了瀏覽子女喜歡的網站外,家長們亦可找機會與子女一起瀏覽發放正確性資訊的網站。畢竟孩子們在不同年齡都會對性方面有著不同的好奇,例如幼兒可能會好奇嬰兒的出生、小學生可能比較關注青春期方面的資訊、中學生開始對戀愛及性行為的議題產生興趣…與其讓子女胡亂在網上尋找解答,倒不如一同瀏覽發放正確性教育資訊的網站,如家計會及其他致力推廣性健康的機構之網頁。一方面助其建立良好正面的性價值觀,另一方面令他知道遇到甚麼與性有關的問題都可以與父母商量,把屋企建立成一個可以放膽討論性教育的一個地方。

PG家長指引

另外,亦可以適度地監管子女如何使用電子產品,設定守則,如不可在用餐時、走路時使用手機,亦可諮詢子女的意見,一同設定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限制。家長們亦可選擇在瀏覽器設定禁止使用者瀏覽含暴力或色情資訊的網站,甚至可以下載專為兒童而設,含篩選模式的應用程式。當然,隨著兒童的年齡、家庭溝通及教養方式的差異等等,每對家長都可以不同的方進行適度的監管。

凡事都有兩面,電子產品幫助我們接觸到很多的訊息、連繫與人的關係、提供了更多有趣吸引的教育方法;然而,不少研究都指出若讓嬰幼兒從小接觸電子產品,會容易影響他們的睡眠質素、使身體活動不足,亦有更大的機會出現情緒及行為問題等等。如時間許可,不妨與子女一同回歸遊戲,重拾家庭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