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跟父母交朋友

參考編號: MP011101

  • 日期2001年11月1日
  • 類別 明報《性性相識》專欄
  • 對象不適用
  • 作者教育組 李明英
  • 主題 家庭生活教育

各位年青人,你們已經長大了,或者,各位沒有察覺到,你們對自我非常敏感,一顆年青的的心,總是盛不下父母的叮嚀語。你們忙著結識志趣相投的朋友,應付繁重的功課,為將來的學業或事業打算。但卻開始迴避跟父母的親密接觸,似是害怕他們與你獨處時會探出你心底的秘密。

年輕人喜歡爭取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要成為自己的主人。所以,父母的垂詢關注,好像成為一種束縛、負擔。你們也可能因為自己的興趣、思想和生活方式跟父母格格不入而感到溝通困難。可以打電話跟同學談個半天,卻找不出一些可跟父母分享的話題,覺得既然觀點不同,也再沒有主動跟他們分享你們認為是美麗的、快樂的事情。

年輕人感到父母跟他們的興趣、思想有異,其實是兩者的背景經驗不盡相同。誠然,父母也曾經歷成長過程中生、心理變化,也曾嚐爭取獨立的滋味,在年輕時也曾立下理想,對愛情有美麗的憧憬。到了今天,不論他們是否能完全實現這些理想,亦總算安定下來,並認識到現實社會予以個人的局限。由於他們經歷的人生風浪不少,因此不惜對子女多費唇舌,以防他們誤入歧途。

在童年階段,父母是我們最主要的保護者。隨著自己的成長,生活範圍的擴大,對父母要求也相應轉變。我們不再期待別人在生活細節上的悉心照料,卻特別渴望父母可以衷心支持他們的決心和行動。然而,這時期的父母,雖然眼見兒女長大成人,愛惜和保護他們之心絲毫不改,也感覺他們仍需要不斷的眷顧提攜。這時期,因為雙方對彼此角色的要求不一致,往往容易產生磨擦。

其實,如果想避免在生活裏跟父母發生衝突,可以經常跟他們商量協議一些富彈性的行為原則。例如,在你跟朋友出外之前,告訴他們目的地和回家的時間。或者父母答應送一部電腦給你,就承諾好好愛惜它,並負責日後保養的工作。跟父母作好協定,可使你學習事前諮詢父母的意見,同時有機會立處理自己的事情。

另外,我們也不應假設父母年紀比我們大、閱歷比我們深,就一定不能分擔年輕人獨特的喜愛和憂愁。正因為父母的人生經驗豐富,對於生命有深切的體會,他們可以給我們精神上的支持,成為年輕人的朋友和輔導者。

最後一點是,我們也可以認真了解父母的歷史。想一想,自己對父母的認識有多深呢?他們童年是怎樣度過的?知道他們奮鬥、組織家庭的經過嗎?認識父母成長,可以幫助你們設身處地了解他們的思想和感情生活,追溯他們的人生歷程。這樣,可以領悟為什麼父母不同意自己的某些看法,為何他們會堅持或反對你某些行為。若我們能細心去感受父母的處境,比盲目爭辯更明智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