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專題文章
年輕人的生育意願
參考編號: EJ20250326
- 日期2025年3月26日
- 類別 信報《知性匯》專欄
- 對象
- 作者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
- 主題 家庭計劃及避孕 , 生育與懷孕, 婚姻與家庭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的《2021 青少年與性研究》中,訪問18至27歲青少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不想要孩子的首要原因是“害怕承擔養育孩子的責任”。家計會“面不紅研究社”的青年義工陳妍志小姐也在論壇上分享了一些觀點。
陳妍志小姐表示,縱觀身邊的年輕人,其實很多都喜歡小朋友,但對於生育的態度普遍較上一代保守。一想到生育後如何照顧和教育孩子,就會令年輕人卻步。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雙職,而在香港的長工時下,父母並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子女。即使家中有長輩可以幫忙照顧,也很可能面臨隔代教育的各種困難。此外,香港家庭也普遍聘請外傭照料子女,但同樣會遇到與照顧者溝通和交流的挑戰。
再退一步想,即使喜歡孩子,女性如果唸大學,離開學校時已經二十二、三歲,若想在理想生育年齡內懷孕,期間只有十餘年。年輕人往往有不少個人的人生計畫,去擴闊自己的眼界,例如去旅居或參加工作假期;發展事業,照顧家人,或達到一定的儲蓄目標等。在生育之前,首先也要找到合適的另一半。陳妍志小姐直言,現在的年輕人對人生的排序,大多以個人的考慮為優先,其次是家庭,接著是伴侶,最後才是生兒育女。這些不同的人生任務或期望,都使得年輕一代將生育置於人生目標的後方。
在生育率偏低的時代,陳小姐表示,如果具備生育能力的年輕一代能夠學習一些管理和教養方面的知識,再加上更靈活的家庭友善工時政策,以及社會對男女家庭責任的公平期望,或許能夠增強年輕一代對生育的信心。
「育與不欲系列:文章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