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2019年2月26日

致星島日報編輯的信: 家計會回應有關青協之學生戀愛經驗調查 呼籲戀愛教育提前至高小

 

《星島日報》編輯先生/女士:

就 貴報於二月十四日刊登題為「調查:戀愛關係破裂 逾半學生消極處理」,以及於二月十八日刊登題為「學界推動戀愛教育助建健康愛情觀」的報導,本會現作出以下回應:

*****************************

家計會呼籲戀愛教育提前至高小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在2016年進行的「青少年與性研究」,發現少於四分一初中生、少於半數高中生有約會經驗,這部分學生的平均首次約會年齡,初中生為11-12歲,高中生為13-14 歲。近日香港青年協會進行的「兩性關係及價值觀」調查,亦發現約三成中學及大專生曾拍拖,其中接近八成於初中時 (15歲或以前) 首次拍拖。每次有類似的調查公布,都會引起一陣廣泛的社會討論,以及教育工作者、家長的憂慮,究竟本港性教育是否不足,青少年會否越來越早拍拖及發生性行為。

家計會教育經理李明英小姐建議,學校和家長與其憂慮,不如儘快推動戀愛教育提前在高小時開始實行,可是由於學校和家長普遍仍然有戀愛教育等同鼓勵子女提早拍拖的迷思,以致多年以來,在推行戀愛教育上仍然裹足不前。 

高小開始戀愛教育太早了? 

李小姐表示,家計會一向倡議在學校加強推行全面性教育,並應儘早從較低年級開始推行。作為全面性教育其中一環的戀愛教育,應在高小便開始實行。但是,在2018年,家計會為約200間中、小學提供的入校講座/入班工作坊之中,申請戀愛課題的大部分是初中級別,高小級別的申請只有少數,這反映不少教育工作者和家長仍然認為高小開始戀愛教育太早,以為少年人太年輕沒法理解戀愛,而不知道青少年每天在網絡、社交媒體中已吸收了不少的戀愛訊息。事實上,根據家計會的「青少年與性研究」的結果,戀愛拍拖一直都是學生都想學習的性教育課題。

學生早於小五、六年級已開始透過傳媒、社交媒體、網上遊戲、流行曲、日韓電影電視劇等不同途徑,接觸戀愛的槪念,有關戀愛的訊息在青少年的生活中可謂無處不在,自然容易對戀愛產生興趣,甚至墮入「戀愛大過天」、「人有我有」、「有拖拍證明自己的價值、無拖拍便是『毒男』、『毒女』」、「拍拖需要花很多金錢」、「拍拖便要有性行為」、「愛等於控制」等等戀愛迷思與陷阱。因此家計會鼓勵,家長、老師、學校社工宜儘早開始戀愛教育,最好在他們還未開始戀愛時,引導他們討論、思考這個課題,儘早準備,令他們對戀愛的追求更深思熟慮。 

高小戀愛教育學什麼? 

戀愛教育的內容,應該涵蓋交友、擇偶,現階段是否適合談戀愛,如何表白、培養溝通技巧、處理衝突、和平分手、面對失戀,如何發展平等、健康的兩性關係,預防戀愛暴力,網上交友危機等等,這些都需要儘早去教育。家計會為學校提供性教育講座和入班的工作坊,「戀愛拍拖、兩性關係」是供學校申請的其中一個課題,其教育目標是「懂得愛 ‧ 愛得喜」,旨在引導青少年在未開始談戀愛時,便先去準備自己,認識愛的真正意義,了解自己的需要,並學懂如何開心、正面地去愛。 

講座和工作坊均採取輕鬆、互動、引導思考的模式進行,避免說教。對於高小學生,採用遊戲方式較為適合,例如bingo,藉此引導他們討論和思考,從而帶出開始一段關係前是需要深思熟慮。而討論形式則較適合初中生,題目須貼近青少年的現實生活文化,配合他們的好奇心,例如以網上討論區中有關「收兵」與「做兵」的熱門貼文引入話題,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分析的能力,破解迷思。 

李小姐說,學校在推行戀愛教育上,一般面對的困難,包括教學時間有限,教師的信心和技巧不足,或受到個人價值觀、取態、偏見、性別定型的觀念所影響。李小姐建議學校善用家計會或其他外專業團體的相關性教育服務和資源,如入校講座、入班的工作坊、書籍、網上資源,以及家計會受教育局所委托設計的教案等,並鼓勵教師參加家計會的性教育工作者培訓。 

參考資料:     家計會「二零一六年青少年與性研究」報告

                   青協學校社會工作組公布「兩性關係及價值觀」調查結果

 *****************************

對於 貴報一向關注本港青少年性教育情況,以專業及持評的態度報導有關議題,本會十分欣賞及支持。敬希 貴報刊登本函件,以支持本港性教育的發展。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

新聞主任翟雅麗啓

二零一九年二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