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異常細胞及子宮頸癌

子宮頸發現異常細胞,是否即表示子宮頸發生病變?

子宮頸出現異常細胞,可能是因炎症、或因絕經後缺乏雌性賀爾蒙引起,但亦有可能是宮頸發生病變。宮頸病變是一系列的疾病,可分「低度病損」、「高度病損」,以至最嚴重的子宮頸癌。如在子宮頸抹片檢查 (又稱柏氏抹片檢查) 時發現宮頸病變,便須要進行子宮頸窺鏡檢查去進一步確定病變的情況。

各種程度的宮頸病變

正常→低度病損→高度病損→子宮頸癌

甚麼是子宮頸窺鏡檢查?

子宮頸窺鏡檢查是一種簡單的婦科檢驗,步驟與一般婦科檢查相若,在放入陰道窺器 (俗稱鴨咀鉗) 後,醫生會用一個放大鏡在距離宮頸十二英吋處仔細觀察子宮頸,然後塗上藥水再觀察,所需時間約十五至二十分鐘左右。在檢查過程中如有需要,醫生會抽取少許組織作病理化驗確診。

倘若在子宮頸窺鏡檢查時顯示有低度病損,患者需要接受治療嗎?

倘若在子宮頸窺鏡檢查時顯示有低度病損,表示宮頸已發生早期或輕微的變化。但至少一半的患者會在一、兩年內不藥而癒,因此大部分患者只須接受觀察而不用進行治療。不過,倘若患病變持續,醫生便可能會施行治療。患者當中,有一小部分人的病變會惡化,在一段時間後有可能會逐漸發展成子宮頸癌。定期作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及早發現惡化跡象,配合適切的治療,便可減低惡化成癌症的機會。

倘若在子宮頸窺鏡檢查時顯示有高度病損,患者應接受何種治理?

倘若在子宮頸窺鏡檢查時顯示有高度病損,表示患者癌變的機會大大增加,因此需要接受治療。治療的方法有「電熱環子宮頸局部切除術」、「激光治療」和「冰療」三種。它們都是用來治療子宮頸癌前期病變 (並非癌症) 的小手術,以達到防止宮頸病變演變成子宮頸癌的目的。在香港,電熱環子宮頸局部切除術是最常採用的治療方法。

這些手術通常在月經後進行,以確保患者當時並無懷孕。手術需時約二十至三十分鐘,非常安全,而且可以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進行───視乎病變的大小,位置及病人的體質而定,但即使在局部麻醉下病人亦只會感到輕度的痛楚。

子宮頸病變的患者經觀察或治療後如何跟進?

患者經觀察或治療後,初期須接受較頻密的子宮頸抹片檢查,並按照醫生的建議定期覆診。如果在其後數年的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均屬正常,就可以如普通婦女一般,接受例行檢查便足夠了。

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是香港婦女常見癌症之一,主要由某些類型的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引致。

哪些婦女較易患上子宮頸癌?

  • 過早有頻密性行為
  • 性伴侶數目眾多

子宮頸癌患者有何徵狀?

  • 早期:沒有明顯徵狀
  • 後期:陰道異常出血、白帶增多

HPV疫苗

甚麼是九合一HPV疫苗?注射疫苗的程序如何?

  • 含人類乳頭瘤病毒 (HPV) 6、11、16、18、31、33、45、52及58型L1蛋白的九合一疫苗,可預防由疫苗內含相關HPV病毒引致的生殖器疣、子宮頸 / 陰道 / 外陰 / 肛門的癌前病變及癌症。
  • 根據疫苗廠方所提供的資料,九合一疫苗需在半年內完成接種,15歲或以上的人士需接種三劑,在完成第一劑後,兩個月後注射第二劑,再隔四個月注射第三劑。14歲及以下的人士只需接種兩劑,即是在完成第一劑後,六個月後打第二劑。暫時未有研究顯示需要打加強劑。

預防 HPV疫苗有用嗎?

  • 凡9歲或以上尚未有性經驗的女性,接種 HPV疫苗可有效減低罹患子宮頸癌的機會。
  • 對於已有性生活的女性,疫苗的功效則因人而異,因此如果想接種疫苗,請先徵詢醫生的意見。
  • 疫苗並不是百分百能夠預防子宮頸癌,不論有沒有接種疫苗,女性在開始有性經驗後,都應該定期接受子宮頸細胞檢查。

注射HPV疫苗會出現短暫反應嗎?

  • HPV疫苗的安全性已獲多個如美國、加拿大、歐洲等監管機構及世界衞生組織認可,注射後的短暫反應包括:注射部位疼痛及出現紅腫、皮膚出現紅斑或痕癢、發燒、頭痛等。
  • 如果發現持續不適,應盡快看醫生,並告知醫生你最近曾接種的疫苗。如出現以下情況:包括對酵母及疫苗針有敏感反應、已經懷孕、有免疫系統疾病、血小板過低、凝血有困難,例如在打針、受傷或脫牙後流血不止、當天發燒或正在服用藥物,請在注射前告知醫生。

如何預防子宮頸癌?

  • 除了接種疫苗外,要減低性行為的風險:例如維持固定單一的性伴侶、每次性交都使用安全套、不吸煙、不喝酒以提升自身的免疫系統,抵抗病毒。

子宮頸細胞檢驗 (柏氏抹片)

  • 可測出早期子宮頸細胞的異常變化,如能及早加以治療,可防止細胞演變成癌細胞。
  • 任何已有性生活的婦女,應定期進行柏氏抹片檢查。
  • 方法簡單,毫無痛楚。
  • 醫護人員會先用陰道窺器張開陰道壁,利用膠掃從子宮頸刮取細胞,然後把膠掃浸在有特殊保護液的獨立瓶子內,再將細胞樣本送交化驗室作分析及鑑定。

 

相關連結